1914-1918年是爱因斯坦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五年,彼时他居于柏林,在社会与生活的混沌中创造了革命性的相对论,并从一位只关心教研的物理学教授,转变成超越专业领域的学术领袖及充满激情的和平捍卫者。作为一位科学家,他与最亲近的同事弗里茨·哈伯分道扬镳,与马克斯·普朗克亦师亦友,与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就引力理论展开激烈角逐;
2002年,凯尔泰斯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作家,瞬间从默默无闻到声名大噪,各种关注、误解,随之而来。四年后,他出版《K君的档案》作为回应。全书以匿名对话的形式回顾过往,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走向,串联起线索,带出矛盾却又警醒世人的洞察。这部自传,展现凯尔泰斯简洁中略带偏斜的鲜明文风,以及坚定不移的坦诚特质。
夏多布里昂,法国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墓畔回忆录》是他的长篇传记代表作,法国文学史上知名的自传作品,展现了作者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可借此窥见法国大革命、波旁王朝复辟前后的历史。以夏多布里昂的人生生涯,自然地划分为四卷,从他的童年时代写起,写到海外逃亡生活,又折回法国,获得拿破仑的赏识等。 本书书写政治、阅读
《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及中部画家》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权威鉴赏家伯纳德·贝伦森的代表著作《佛罗伦萨画家》(1896)和《意大利中部画家》(1897)的中译本合集。该系列一经出版即成为20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史的权威著作,被美国著名艺术史家约翰-保罗·斯通纳德评为塑造美术史的十六书之一
《麦克林托克传:情有独钟》是一九八三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McClintock)的传记,讲述了这位钟情于科学的女生物学家一生的故事。麦克林托克生于1902年,1927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植物学博士,她的工作得到了摩尔根和埃默森等科学巨擘的支持。1939年,她当选为
尼泊尔坐落于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中国毗邻,有佛教圣地高山之国的美誉。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尼泊尔名人传》以尼泊尔历史上辉煌的沙阿王朝为起点,聚焦十位在政治或文化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叙述,生动再现了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卓越贡献。
作为表现主义大师,蒙克的每一张油画作品都传递着艺术家强烈的感觉和情绪,其对痛苦压抑的表现手法对20世纪初的德国表现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著名作品《呐喊》为人们呈现了一幅当代的《蒙娜丽莎》,对后来的安迪·沃霍尔、贾斯帕·琼斯和翠西·艾敏的作品产生了一定影响。本书通过大量的艺术家作品插图,探索了蒙克在《呐喊》等作品中展现
马塞尔·杜尚挑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在探索了立体主义、抽象派和未来主义后,杜尚开始了他对“现成品”的尝试,并将它们变成“艺术”。《下楼梯的裸女》《泉》《断臂之前》以及最为人知的对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重制版《L.H.O.O.Q.》,几乎杜尚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斥着对艺术和社会传统的挑战和反对。他的作品中的前卫与大胆
全书涵盖爱因斯坦的生平、科研成就、思想发展等内容,展现其波澜壮阔的人生和对科学、社会的深远影响。书中探究了这位富于想象、不拘礼节的专利员领会造物主的心思、揭开原子和宇宙奥秘的过程。内容上,不光讨论物理,还有大量的爱因斯坦个人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交往的经历,全面呈现爱因斯坦一生,从个人生活到科学贡献,再到社会活动,都
在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中,达尔文基于自己多年深入细致的科学考察和潜心研究,大胆地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学说。他明确指出,物种的起源和演变并非神创或一成不变,而是通过自然选择这一神奇而微妙的机制得以实现的。书中详细阐述了遗传变异、生存竞争以及适应环境等关键机制,彻底推翻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