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作为一种意识领域的现象,有其特殊的经济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其社会功能,形成宗教经济。道教的发展同样如此,但对于道教宫观经济的研究,无论是从经济学还是宗教学的角度,研究成果都很少。基于此,本书以陕西几处具有代表性的道教宫观为个案,对其在清代民国年间的宫观经济发展做了深入分析,以期对全真道在清代民国年间宫观经济之研究
此书的作者涵盖了道教学术界资深专家学者、热衷于教理教义和理论研究的道教教职人员和宗教工作者,他们立足自身的专业领域,分别从历史沿革、道教艺术、传统文化、弘道方式、宫观人文等不同视角对道教中国化的意义、实现道教中国化路径、道教如何主动适应服务当代社会等命题展开了精深的探讨。
五台山尼众佛学院,即五台山普寿寺尼众佛学院,成立于1992年,位于山西五台山的普寿寺内,是亚洲最大的女子佛学院。本书为五台山普寿寺尼众佛学院所编《菩提愿》杂志2021年的辑合版,《菩提愿》之宗旨: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三宗齐入的修学宗旨,引导大家深入了解、研习佛法,以信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丰富有趣的佛教经典
本书试图借鉴社会经济史、宗族史、华侨史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对与自立运动相关的要素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对自立运动的内部动因进行解释,并希望以此勾勒出本土教会成长的大致轨迹,同时为避免在研究中只见机构不见人的弊端,笔者在进行一般性描述分析的同时,选取了几个较为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在此过程中笔者将不避烦琐,力图对相关人物的活
《菩提叶彩绘明写本金刚经》是以德国柏林图书馆所藏的明内府刻本《金刚经》为底本影印而成,并插入绘在菩提树叶上的彩色插图55幅,加卷前后版刻线图,共计60幅。此版本的文字采用了姚秦三藏法师鸠摩国什译本,全文5180字,馆阁体小楷,方正庄严,自然流畅,既有欧楷之法度,更有王楷之秀美,显然出自宫庭书手,是不可多得的小楷范本,较
中医处方原则“君臣佐使”是谁创造的?为什么南宋皇帝在登基后喜欢将旧宅邸改为道观?哪座道观曾是南宋退休宰相的向往之地?严格意义上的道教,最早由谁创立?历史上谁到海外寻到“仙山”?那个不可言说的“道”究竟为何?……杭州道教是中华道教之缩影,将江南特有的地理人文意蕴浸染其中。本书对杭州道教文化进行了梳理,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
本书共分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克服本体一神学:从海德格尔到卡普托、卡普托的事件神学:解构“本体一神”、卡普托的诗学:解构“逻辑学”。具体内容包括:当代西方对“本体一神学”的诊断;当代西方对“本体一神学”的克服;卡普托对“本体一神学”的反思;卡普托对事件哲学的谱系梳理等。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既讲清了江西道教的历史逻辑,又阐述了江西道教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江西道教文化对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发扬地方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是讲好江西
《全真道研究》第十一辑共收10篇文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关于道教起源问题的讨论。第二个主题是关于道教发展的研究。随着道教中国化与道教学术话语权的建设要求,道教起源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问题,《全真道研究》编辑部组织了“道教起源与教义体系的建构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七位著名的专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珍贵典籍,又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讲述,弟子法海等人集录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中唯一被尊为经的祖师著述。 《六祖坛经》记载了六祖惠能一生遇法、得法、传法的事迹和引导弟子的言教。原典有大约两万余字,虽然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学作品,但依然有着文言文的行文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