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监察法原则、监察机关、监察职权、监察范围和管辖、证据、监察措施、监察程序、监察救济及对监察的监督、反腐败国际合作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领会和把握监察工作的各项规范、原则,从而更好地做好实务工作。
本书是第一本从法律意义上研究古代“名”思想的论著,讨论了“名”概念的起源与演变、“名”与法的内在关系、“名”及其衍生概念的法律意义,以及诸子百家“名”思想中蕴含的法律意涵。“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范畴。本书认为,“名”是传统法哲学最核心的概念之一,甚至可称为“元概念”。“名”表达了法则、规范、标准、职
本书以“立法规划”为基本范畴,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立法规划文本与制度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立法规划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进行了系统论证。将立法规划的发展与建国后的立法史以相互映照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立法规划的基本原理、立法规划在中国良性运行的制度条件与基础、立法规划在中国产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立法规划制定与实
孤儿作品问题是当代著作权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孤儿作品特指那些尚处于版权保护期,但其权利人身份不明或权利人的身份虽可明确但经勤勉查找无果的作品。权利人的难以确定或难以联系,造成了孤儿作品的使用困境。本书对孤儿作品版权问题的成因、本质及解决方案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借由孤儿作品版权问题,本书还对著作权法的基本制度和理论
本书旨在从法律经济学的视野来研究侵权法中的一类特殊现象——侵权判决规避问题。本研究主要基于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揭示侵权判决规避的形成机制,并从事前效率和事后效率的角度探讨各种假设和制度条件下的最优政策问题。在事前效率方面,主要探讨不确定性条件下侵权判决规避问题的特征与侵权法律规则的效率,以及在道德风
本书分为总论、刑事诉讼法律文书、民事诉讼法律文书、行政诉讼法律文书、非诉讼法律文书、其他法律文书六编共计十七章,涵盖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仲裁机构、公证机关及律师在司法实务中所涉及的各类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与制作技巧。本书是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法律实训教材,注重实操性,语言简练,既有知识要点总结,又有写作技巧归纳,还整理
作为一本德国刑法学教科书,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文献资料充实,吸收了近年来的重要判决与理论发展,引注中的信息量很大,方便读者快捷掌握各种观点并进一步查询各种学说。 其二,立场偏向主流,除了对法益理论的坚守外,本书尤其强调并广泛应用了在德国学界占据主流地位的客观归属理论。 其三,内容全面,除了刑法总论之外,还专门增加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是最受瞩目的领域,其中交错着政府和市场、国计和民生、行政和民事等各种复杂的关系。与此相对应,在房地产法中,不光有物权法等民事法规范,还有大量的行政法规范,而后者又往往引导和影响前者,房地产因而属于诸法共同发力的“领域法”。不仅如此,房地产是一种行业,有其独特的实践特色和运作机制,要想理解相应的
法律漏洞是指实证法违反计划的不完整性,其功能为界定“法律外的法之发现”领域,从而区别于“依据法律的法之发现”(解释)和“违反法律的法之发现”(修正)。漏洞领域与法律解释的区分标准为规范之可能文义,其最外部边界取决于作为整体的法秩序。漏洞确定的标准包括实证法规定本身、实证法的评价(尤其连同平等原理)以及普遍性法原则及法价
本书作者认为:商事调解无法在我国现行以《人民调解法》为主的调解法律框架下有效发展,我国亟待建构独立的商事调解法,以此促进、规范与保障商事调解的发展。围绕这一基本命题,本书展开论证的子问题包括:一是商事调解作为立法调整对象应如何被界定,即“是什么立法”的问题;二是有什么理由支持商事调解立法,即“为什么立法”的问题;三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