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作曲家汪立三为研究对象,从童趣风格的独特视角对其晚期四部作品《窗花集》《小弟的画》《动物随想》《童心集》展开研究。全书共七章,前两章从宏观的角度梳理了童趣风格在中西方钢琴创作中的发展轨迹,并详述了汪立三的个人经历及其童趣风格的形成背景。后五章分别对四首作品的音高、节奏、曲式、音色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作为当代中国乐坛成绩斐然的作曲家,叶小刚将各种技法巧妙地融入其所作的音乐之中,本次出版的作品既包括了他早年的经典代表作,也包括了他近年来最新探索的成就,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以及族群对独立与和平的求索,诸多宏大话题尽在音乐之中。该作品也是建国70周年的献礼产品。叶小钢作品选集7,收录了作者家为纪念鲁迅
经历三千年积淀的古琴文化,有浩瀚的琴谱与理论文字传世,更有不同门派口传心授的弹奏方式,现代琴人只能窥探得其中的少部分。《古琴进阶六十六问》为香港古琴家及音乐学者谢俊仁继2016年《审律寻幽:谢俊仁古琴论文与曲谱集》之后的另一力作,以问答形式,讨论古琴爱好者常遇到的问题与疑惑。内容分为《音律卷》、《弹奏卷》、《传承与创新
该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美育通识课程的教学用书,是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的关键核心教材,也可作为音乐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提升个人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文化读物。本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中华传统音乐发展的角度,对中华传统音乐历史变迁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从乐器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华传统音乐与乐器进
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根据文献《史记·李斯列传》中的记载及江西贵溪崖墓的考古可知,古筝早在战国时代便已流传甚广。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筝乐艺术体现了不同的美学特征。近代以来,由于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筝乐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古筝作为历史悠久的古老乐器,凭借其优雅的外形、动听的音色,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追捧。本书按照
“阅古通今典藏丛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旨在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量级古籍整理丛书,精选极具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的古籍善本,以影印形式展现古籍原貌。具体书目如下:1.《笔史》2.《墨史》3.《纸谱》4.《砚史》5.《琴史》6.《棋经》7.《书品》8.《古画品录》9.《茶经》10.《毛诗》11.《尚书》1
管风琴,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伟大乐器,承载着无数音乐家的创作、技巧与心血。在其庄严的音色背后,蕴藏着时代的文化脉动、音乐思想的演变以及人类对美与音响的追求。本书是管风琴演奏领域的重要学术著作,专注于16-18世纪管风琴音乐的演奏实践。
本书中将研究内容分为上下两篇,共四章。上篇专注于音高领域,第一章分析传统音高复调形式的变异,如半音化卡农和类支声调结构,以及音列卡农等新形式的出现。第二章则聚焦非传统音高,探讨微分音、偶然音高和不同调律音高构成的对位,这些新音响效果和表现力打破了传统音高的界限。下篇转向非音高领域,第三章研究以音色为表现主体的复调形式,
本书紧随政策脚步,把握时代脉搏,根据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十年以来的大量实践和丰富的国际传播经验,以跨学科的视角,从多个层面探讨了中华音乐品牌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同时,以“文化自信”为核心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体系进行了宏观构想与策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