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蓝皮书《以色列发展报告(2018)》是以色列蓝皮书系列的第四本,本报告分为总报告、经济篇、外交篇、专题篇、中以关系篇与附录等。张倩红教授领导的河南大学犹太-以色列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们为本其他各篇的编写主力,同时也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以色列智库的相关研究人员参与编写,作者们将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从以欧洲为中心转变为美苏两极对峙。传统的英、法等欧洲列强,虽已成为二流国家,但凭借一定的国力和外交经验,仍在战后的国际舞台上起着重要作用,其外交得失也经常得到史家的关注。在冷战起源问题上,学术界初期较为重视美、苏两国的责任。自1980年代中期后,国内学术界开始注意到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独特作用,
战后日本在恢复、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住宅保障和政策体系。既有保障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公营住宅,又有支持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阶层的公库住宅、公团住宅、公社住宅、改良住宅等。因应经济社会的变化,住宅政策的目标、内容、手段经历许多改变。1970年代开始,政策重点从解决住宅数量的短缺改为住宅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
本书以文明自觉交往理论和政党政治理论为指导,概述了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的历史、崛起、组织结构和性质;重点从四个方面研究了该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实践,即“保守民主”理念指导下的政治改革、“修正的新自由主义理念”指导下的经济政策、“民主开放”理念指导下的民族宗教政策、“战略纵深主义”指导下的对外政策。本书认为土耳其模式是建立在
为什么人们愿意做志愿者?又是什么激励着他们坚持下去的呢?地方组织如何创建起社区的?志愿者们如何通过参与志愿活动促进道德发展、成为更好的公民呢?罗伯特·奥格尔维针对在纽约市无家可归者的合作救助组织里工作的志愿者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新颖的、而有趣的答案。他描述了像无家可归者合作救助组织等的志愿者项目如何
本书共四章,作者分别从美国政府的社会福利项目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美国政府能否有所作为,更大的政府是否会伤害经济,以及明智地思考政府的规模四个方面渐次展示相关证据,以此影响公共政策讨论,并能改变美国民众的看法。
本书从印第安人问题在美国种族、族群政治结构中的独特性入手,介绍了美国建国以来的印第安人政策史,尤其侧重于分析历次政策变迁的背景、原因、目标、措施、实施及成效。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对这些政策与美国种族、族群政策乃至美利坚民族-国家建构模式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作了相应探讨。
《美国如何支持养老:挑战关于谁受益的传统观点》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很多关于雇主发起退休计划和个人养老账户的常见观点都是错误的。这不仅要求解释税收递延是如何影响个人应纳税款的,而且需要解释退休计划在更广义的美国养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美国如何支持养老:挑战关于谁受益的传统观点》的主要发现有以下几点:(1)整体上看,美国养老
《非洲的政治制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6》为政治人类学的开山之作。这一经典著作汇聚了当时社会人类学领域的精英人物对非洲政治制度采取比较研究的文章,《非洲的政治制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6》成为以后研究传统社会中政治制度的开创著作。此书由20世纪上半期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福蒂斯和埃文思-普理查德主编。全书由十篇论文组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历史学界也十分重视对西欧经济社会史的研究,研究的视角日益扩展;然而对西欧中世纪社会等级的研究却不太多,而且也几乎没有关于中世纪社会等级的专著出版。王亚平著的《西欧中世纪社会等级的演变》借鉴了西方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以西欧中世纪早期单一的经济结构为切人点,着手分析提出三个等级概念的历史原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