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学(第二版)》运用多学科知识,遵循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微观性研究与宏观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阐述了灾害及城市灾害、城市防灾学及其相关研究等范畴,分析了地震、洪灾、地质灾害、火灾、空袭等城市主要灾害,概述了城市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以及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着重阐述了城市抗震防灾、防洪、消防、人防、地质灾害防治等城市防灾规
近年来,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现象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解决区域发展与大气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势在必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重大决策及时出台并且实施。在此
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在转型的阵痛中,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和民众目前关注的焦点。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保护自然是重中之重。本书主要介绍本地、区域、国家和全球资源与环境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口增长、温地、野生动植物管理
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保障公民健康权为价值导向,合理分配环境利益和环境风险的基本公共服务。郭少青*王树义主编的《论中国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合理分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环境法学文库》分为六个部分:一、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概述,二、我国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分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我国环境基本公共服
现有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结构及贸易流量对于一国的碳排放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部分发达国家认为,目前国际上对于碳排放治理责任的划分不明晰,若单方面地强化管制力度将会引起部分碳排放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优势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引起后者出现“碳泄漏”现象,成为碳排放的“污染避难所”。对此,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国际合作谈判强调对等的减
报告立足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界定了城市绿色发展的概念与内涵,构建了环境宜居、经济富裕、社会包容、多元善治、国家繁荣的五维分析框架,设计了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亚太地区100个主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开展了城市绿色发展案例研究和中国城市绿色发展专题研究,并提出了亚太地区和中国城市绿色发展
乌库达斯星球人麻思冷一家荒谬的生活方式严重违反《地球使用说明书1》,并连续几年被评为破坏地球年度人物,被地球居住委员会勒令环球执行环保任务,否则将取消他们的地球居住许可。他们驾乘环保飞船经历了各种环境事件,原来地球的环境状况竟是这样…… 他们最终能够在地球上继续居住吗?
以位于毛乌素沙地北部的B嘎查为例,本书从环境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建国以来内蒙古草原牧区经历的环境和社会变迁。在长期的田野工作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的脱嵌”的概念。笔者认为,传统时代自然与人处于互相嵌入的关系,融合渗透为一体。蒙古包是游牧生活流动性和整体性的一种表征。然而随着现代国家日益直接和深入的治理和主流话语影
本书选取知识/权力的视角,探讨了当前农民在环境抗争中所遭遇的困境: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看得见”的政治压制,更重要的是现代治理所依赖的那些“看不见”的知识生成。单从农民环境抗争的角度来说,这些知识生成过程包括根本意义上的对自然的“客观化”,以及对生活者意义感的故意忽略。比如将环境要素中的空气、水、土壤等划分为符合标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