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现代中国民俗学走向世界与国际学界对话的标志性作品,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民俗学方法论的著作。作者继承和发展了钟敬文民俗志学理论,抓住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中的症结,首次提出了“田野民俗志”的概念,构建民俗学研究的新方法,全方位地论述田野民俗志的学科地位、理论构架和实践方法。 此书在第一版和第二版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此
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任何时代,婚姻形态的演变无不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忠实地反映社会发展的水平。婚姻是人类社会基本的组合方式,它的发展变化,涉及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家庭、家族、家庭公社、原始氏族与原始人群各个方面。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婚姻
作者夙有改良风俗之志,认为要理解并改良当时的风俗,不可不先述古俗。书中将黄帝以前至明朝的历史,分为浑朴、驳杂、浮靡、由浮靡而趋敦朴四个时代,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古俗,“正风俗以正人心,或亦保存国粹者之所许也”。《中国风俗史》初版于1911年,是中国社会史部专著,具有开拓之功,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礼仪是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组成部分,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联系纽带。本书充分综合了现代礼仪涉及的各个方面,内容包括概述篇、个人礼仪篇、社交礼仪篇、职场礼仪篇、社会生活礼仪篇和涉外礼仪篇。本书内容精炼,突出实用性、操作性和通俗性,并力求与国际惯例接轨。
《这就是中华传统礼仪(青少年礼仪学习指南)》是写给青少年的中华礼仪读本,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脉络清晰,传承有序,从家教礼(饮食礼、仪容礼、日常生活礼)到学校礼(入学典礼、读书写字礼、日常礼),再到社会礼(迎宾待客礼、访人做客礼、馈赠礼、餐饮礼、饮酒礼、敬茶礼、寿诞礼、谦称礼、敬称礼、书信礼、电话礼、诞生礼、成人礼、婚礼
本书主要收录新出魏晋时期至元代买地券,利用新研究成果进行释文校勘、词语注释,在此基础上做专题研究。本书材料整理主要包括解题、释文、校注、参考文献、图版五部分。
你知道元宵节的前世今生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美丽谎言吗?“姓”为何是女字旁?玫瑰如何能铿锵?古人如何“胎教”?书中真有黄金屋?在这本《风物的故事》里,你可以找到答案。作者从节令习俗、社交礼仪、古物趣说、教育趣事四个类别,精选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物件、风俗习惯,为读者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流光溢彩、魅力无限的风貌。
本书运用“历史民族志”的研究视角与书写风格,结合民间历史文献与实地田野调查,对黔桂交界都柳江下游地区的“峒地”村寨民众展开研究,希望揭示自明清以来,面对王朝国家的军事力量以及各种政治、经济与文化政策,山区村寨社会在家族组织、婚姻关系和仪式传统等方面发生的整体性“结构”变迁,以此探讨南方山区人群身处王朝国家统治下的多种可
本书分为导入篇、操作篇和总结篇三大部分,共12章34个模块。在导入篇,重点安排实训动员和组建团队共6个模块,为下一步的操作训练和情景剧汇报表演做好准备。在操作篇,安排了个人形象礼仪训练、日常交往礼仪训练、宴请礼仪训练、职场礼仪训练、涉外礼仪训练、公共礼仪训练、沟通礼仪训练、仪式礼仪训练共23个模块,不但介绍了相应的知识
作者在细致梳理自汉至清的《仪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言研究、词语研究、经文结构、经文义理、社会影响、政治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又另辟蹊径,从人类学、社会学、统计学、文献学角度,审视儒家经典《仪礼》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地位,最后评述了《仪礼》在历朝历代的经学地位和社会影响。本书所阐述的有些观点,与先贤以及当代学人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