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纪录片系列《水之旅》作者和制作人,地理学、历史学和政治学教授,著名的水资源专家特杰·特维特新作。人文地理学与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权威著作,呼吁重新重视水文和水资源在古代和现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尽管水在古代和现代文明中都占有核心地位,但令人惊讶的是,对于我们在当下对人类历史和发展的理解,水的社会意义所发挥的影响却少之又
说起病毒,大家总是闻之色变。其实病毒有许多面,本书将为我们一一道来。如果没有病毒,人类便不会有胎盘;而有些病毒会帮助我们对抗另外一些病毒——这是人类进化历程中的两大优势。那么,病毒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有一点可以肯定,病毒比人类要古老得多。它们奇怪,神秘,千变万化……病毒总是能引起科学家们的无限好奇。它们有些很微小,有些
在西欧社会由古代向中世纪转变过程中,高卢主教团(épiscopatgaulois)于314—680年召开的近百次教务会议(法语concile,拉丁语concilium,古希腊语σ?νοδο?)是兼具时代性与变革性的历史事件,而留存至今的40余份“教务会议文书”便是其成果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些文书及其相关文献的整理、译注
本书稿是一本英国人对土地制度的探索史。在英国,封建制瓦解与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时间节点是1660年。但在之前的数百年里,封建土地制度就已经在不断变质中走向衰落;而在1660年后,对于封建残余的清扫工作,则又持续了数百年。直到1925年,现代私有土地产权的框架,才在英国落定。在宏观层面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驱动了封建土地制
本书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系列丛书之一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创建于1925年,是中国历史学科的重要研究与教学机构之一。历经抗战西迁、院系调整等阶段,1952年江浙多所高校史学家汇聚,形成周予同、谭其骧、周谷城等名家云集的学术阵容,奠定了深厚的学科基础。1980年代后,原属历史学系的历史地理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先后独立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历经几个世纪和不同的帝王。这个不断创新和更新的故事在古罗马的50座遗址中占据了核心位置。罗马的历史曾被无数的古典家、历史学家、诗人和作家探索过,但它的历史却很少通过皇帝的建筑计划来叙述,这些建筑计划将曾经的意大利小村庄变成了帝国的顶峰。保罗·罗伯茨带领读者踏上古罗马历史之旅,从卡拉
《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作,致力于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构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色的二战史话语叙事。本书考察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战争爆发到法西斯投降、国际秩序重塑的历史进程,论述东方主战场、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大西洋战场、北非地中海战场的作用以及诸战场之间
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本书通过考察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拉丁美洲研究,从横向上展现出学术界、私人基金会和美国政府机构在拉丁美洲研究中的“高度合作”,以三者在拉丁美洲研究中分别扮演的角色、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明线,以美国对拉丁美洲研究的话语构建为暗线,探究知识与政治之间的共生关系,阐明拉丁美洲研究在美国国家权力实现过程中的
4-7世纪是当下国际学界盛行的研究领域“古代晚期”(LateAntiquity)研究的核心时期。作为该时期地中海世界的核心区域,拜占庭帝国同样与这一大时代背景相一致,自身也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帝国由之前以古典希腊文化和罗马拉丁制度为主的早期帝国向以基督教为中心、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的中期帝国转变。其中,6世纪是该转型的关
历经3世纪危机,罗马帝国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民众信仰的变化是帝国转型的一个重要表征。罗马帝国的传统信仰开始衰落,一种迎合当时人们的精神和现实需要的新的信仰逐渐盛行。该信仰具有完善的组织性,并对传统信仰和古典文化采取了“接纳”的态度,而且在政治上也迎合了帝国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得到了帝国君主的扶持。于是,在4-9世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