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全面反映中国在气候变化监测评估、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70余位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本书内容分为五章,涵盖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翔实展现了中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为积
本书从气候系统观测和数据分析开始,阐述气候系统驱动因子,气候系统中大气与水循环、冰冻圈、海洋、生物圈等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气候变率模态及其变化,给出气候系统变化的综合图像。本书还综合气候变化噪声和信号、全球与中国的观测变化、当代仪器观测数据和古气候信息等,客观总结工业化以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多圈层变化图像。
本书围绕长江上游区域气候变化问题,全面系统地分析了1990~2020年长江上游地区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不同等级降水强度、降水次数,以及干旱少雨、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的多尺度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通过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评估不同模式对长江上游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在优选多模式模拟的基础上
本书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积雪及风吹雪为主题,针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积雪时空分布特征、风雪流结构特征和风吹雪二次分配变化规律,以及积雪消融对土壤水热状况和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提出了内蒙古草原雪害防治原则与策略,构建了草原雪害防治体系。本书是本课题组多年来对内蒙古草原积雪及风吹雪防治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可为典型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积雪
本书对区域气候模拟和预估研究进行系统介绍,内容包括区域气候模式作为重要动力降尺度工具的原理、区域气候模式的评估方法、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气候的模拟评估及预估结果、误差订正及不确定性分析等。
区域气候不仅受局地大气物理过程的直接控制,还受到全球大尺度因子的调控。本书旨在阐释全球变暖背景下这些大尺度因子变化对区域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影响。本书内容涵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基础、影响区域气候的季风系统、影响区域气候的大气环流因子、影响区域气候的海温模态、海冰和积雪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等多个
本书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青藏高原强对流及闪电灾害科学考察的总结性专著,由参加科考的五个单位科研人员共同撰写。全书共10章,主要论述拉萨和那曲外场观测及其雷暴与闪电的物理特征,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雷暴、闪电和强闪电活动特征,高原东部地形过渡区域和川藏铁路沿线的闪电活动特征,以及西藏地区的雷电灾害统计等。
本书是一本综合介绍复杂地表环境下热红外遥感建模核心理论与方法的专著,主要包含以下七个部分:①热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及模型间对比;②山地场景(单一坡、复合坡)下的植被辐射传输建模;③城市场景热红外辐射建模及城市建筑-植被复合场景建模;④地表辐射方向性的时空特征分析;⑤温度角度归一化方法,涵盖光学-热红外耦
本书是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效应为主题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宄任务的成果。从近两万年、近两千年历史演变及近代气候变化的视角,综合剖析青藏高原气候特征及季风、中高纬度系统变化对高原气候格局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近年来暖湿化趋势的观测事实、成因及对植被区域性特征的影响和青藏高原灾害天气特征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变
深入研究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递过程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干旱、降低干旱发生风险、减轻干旱灾害强度。当前气象-水文干旱传递过程的研究热点在于二者间关联性及响应时间的定量表征,但是对于何种条件下气象干旱引发水文干旱以及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特征存在怎样的放大/衰减关系等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受流域气候、下垫面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