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1949年至今70多年间所写的各式各样的文章,其中大部分在报刊上发表过或作为专著已经出版。现据文章内容编为十卷:第一卷《白朴论考》,第二卷《白朴著作集校注》,第三卷《三国演义研究》,第四卷《三国演义启示录》,第五卷《三国戏曲集成剧目提要》,第六卷《中国古代戏曲小说论》,第七卷《文论诗评序跋散文》,第八卷《
南宋绍熙三年(1192)曾集刻本《陶渊明诗一卷杂文一卷》,为现存唯一打破宋庠十卷本系统的陶集孤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此本框高20.4厘米,宽14.7厘米,半叶十行,行十六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字画方峻,版式疏朗,典型南宋江西官刻风范。刻书者曾集时任南康军知军,因陶渊明故里栗里、上京皆属辖区,遂以“邦无陶集为
南宋初年明州刻本《陶渊明集》十卷,晋陶潜撰,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为存世最完整的宋刻陶集之一。此本框高20.5厘米,宽14.8厘米,半叶十行,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式疏朗,字画方整,具典型南宋浙刻风貌。外封题“陶渊明集”为元人笔迹,内封“陶靖节集”系清初金俊明手书,锦套“宋版陶集”为孙延题签,融合宋元明清四代鉴藏印
此宋刻《陶靖节先生诗注》为南宋咸淳初年福建刻本,系汤汉注陶诗之精善之本。陶潜诗文由晋入宋,经汤汉(1202-1272)笺注,汤氏感陶诗“精深高妙而间杂隐语”,遂于淳祐元年(1241)自序发愿注疏,至晚年出守福州时付诸刊刻。全帙四卷补注一卷,半叶七行十五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双边,刻工蔡庆、邓生、吴清等人与咸淳间建宁所刻诸
南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李丞相詩集》二卷,为南唐李建勳诗作现存最早且唯一的宋刻本,堪称孤本秘籍。此本框高18厘米,宽13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式疏朗,镌刻精整,具典型南宋杭州坊刻风貌。陈宅书籍铺乃南宋著名书坊,所刻唐宋诗文集多属珍品,此集卷末或原有刊记,惜今未见,然其行款风格与同坊刻《朱庆餘詩集
南宋宁宗时期浙江刻本《河岳英灵集》二卷,为唐代殷璠编选之盛唐诗歌总集现存最早版本,今存两部宋刻孤本均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此本框高16.9厘米,宽12.8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刻印精雅,皮纸莹洁。莫友芝旧藏本尤为珍贵,存完整《叙》《集论》及目录,卷末有莫氏同治五年校读识语,并过录毛扆校勘批注。殷璠自序阐
陈蝶衣(1909-2007),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著名报人、诗人、剧作家、词作家,是20世纪海派作家中颇具代表的一位。曾创办《万象》《春秋》《西点》《明星日报》等刊物,并兼任《铁报》《东方日报》《小说日报》《海报》《香海画报》《力报》《金钢钻》等刊物编辑。1952年,陈蝶衣赴港,在邵氏影城任职,创作电影剧本50余部,流
本书共收录歌谣约2815余首。它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以及其后的民间文学爱好者陆续挖掘、搜集、整理,或从已经公开出版的书籍和一些内部资料上编撰遴选而来。按照歌谣的类别,共分为“劳动歌谣”“时政歌谣”“仪式歌谣”“生活歌谣”“爱情歌谣”和“儿童歌谣”六大类。
本书收录了河南安阳地区较有代表性的传说文本400多篇,资料丰富,较全面地体现了该地区民间传说流传状态。正文前有图片、目录、概述和凡例,正文部分按编纂体例对其进行了分类编排,大部分传说文本后有讲述者、采录者、采录时间、采录地点等信息,部分传说文本有异文、附记,正文后有附录、后记。附录附有安阳方言对照表、安阳民间传说讲述者
本卷是流传在河西地区的家庭伦理道德宝卷和忠义故事宝卷合辑,编选了宝卷43部,其中手抄本3部,引用宝卷40部,家庭伦理道德宝卷30部,忠义故事宝卷13部。家庭伦理道德宝卷按孝道故事宝卷、继母狠故事宝卷、兄弟关系故事宝卷、夫妻关系故事宝卷、悔婚故事宝卷排序,后接训教子孙、劝人行善的劝世文和小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