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是中华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集文学、史学、美学、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元素于一体。本集刊所言“民间家书”,是指尚未被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公藏机构收藏,散落在民间的家书,包括名人家书和普通人家书。是书遴选3000余封极具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家书,厘为三卷十册,分为清代卷两册、民国卷三册和当代卷五册,
本丛书底本为1862年京师同文馆建立至1960年前后近一百年间课堂使用过且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讲义原稿或根据讲义出版的早期书。《百年学术讲义中文学科第一辑》收录中国文学史、文学概论方面的讲义十八种,如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问题》与《中国文学概论》两油印本系二十世纪上半叶陈遵统先生在福建协和大学讲义,油印本《文学概论》为李兆
元明两代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其发展状况而言,元代数量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是《乐府补题》《中州乐府集》《精选名儒草堂诗余》《天下同文》《鸣鹤余音》等;明代唱和词选、郡邑词选、专题词选及女性词选大量出现,尤以热衷对《草堂诗余》的改编鸟一时风尚。本书汇辑了元明两代人编选的词选本三十余种,不仅对元明词学研究有
影印书。词话是词学批评理论最典型的载体,与“诗话”、“曲话”、“文话”并立,它主要评论词人词作,或谈词律词韵,或记词家故实等,多为随笔性质。单则词话始于北宋之前,最早的词话专书则是北宋杨绘之《本事曲》。早期词话主要以记录本事为主;至南宋,词话专书渐增,其理论色彩亦有提升;宋末元初,随著张炎《词源》、沉义父《乐府指迷》、
本书收录寒山、拾得以及丰干三位大师的旧体诗集作品,主要以寒山子的诗作为主。寒山子、拾得、丰干,皆是唐贞观中台州僧,世称“天台三圣”。本版图书为明代善本,有朱笔圈点。寒山经常在山林间题诗作偈,其诗通俗,表现山林逸趣与佛教出世思想,蕴含人生哲理,讥讽时态,同情贫民。《寒山子诗集》在表现方法上以教戒说理为主,除间有出以庄语、
《柳荫记》又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民间传说梁祝故事的白族化唱本,但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在原作基础行了大量的加工提炼,融汇了白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本卷采用方块白文、国际音标标注、直译、句译、整体意译等五对照科学版本形式出版。
本书故事取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作品以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进行描写,塑造出了张生、崔莺莺、红娘等经典形象,赞美了青年男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枷锁、大胆追求爱情的精神。
《花间集》是五代十国时期编成的我国古代第一部文人词选集,介于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两大巅峰时期的中间,该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对古代文学研究具有意义。
《民国通俗小说大系》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同时也是天津市重点资助项目,主要收录1912-1949年创作的单行本通俗小说著作。本书稿不仅收录天津通俗作家作品,而且大量挖掘南派作家作品,使得民国北派(以津京为中心)与南派(以上海为中心)通俗小说相得益彰。另外,民国通俗小说在1949年以后多未再版,此次以影印
这本诗集名为《高家诗存》,收入高凌霄诗词手迹(约700余首),高凌霄之妻邓文清自选诗集(10首),以及高凌霄和邓文清之子高祥樟诗集100余首。高凌霄为清末进士,四川省民国时期著名的“五老七贤”之一,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邓文清也善诗词,有蜀中才女的美称,与其夫二人多唱合,均有诗词及书法流传至今。高祥樟才华横溢,也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