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方诗歌总集影印。共四十四卷,清朱绪曾编纂。金陵指南京,清为江宁府所在,领七县: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高淳。金陵自六朝建都以来,文化南迁,诗学日益昌盛。自晋至明,代有名家,如南朝之颜延之、陶弘景,唐之王昌龄、刘眘虚、刘三复,宋之张孝祥、吴潜,明之顾璘、顾起元、黄周星、顾梦游、邢昉、龚贤、纪映锺等是其佼
古籍影印。本书一百二十三卷,收录古今江苏通州(即南通)之诗。其编采无一定体例,以“汇存”为主。分三部分:(一)《列朝诗选》二卷。集录宋元明三代通州作者诗,始于宋之吴及,终于明之孙模。(二)《诗钞汇存卷首》八卷。收录清初通州作者别集八种。每卷一人。(三)《汇存目录》五十二卷。前四十九卷一人一卷,除卷四十“闺秀”作者袁九嫕
无锡本地古代文人诗集选编影印本。全书58卷,效仿元好问《中州集》、朱彝尊《明诗综》、沈德潜《清诗别裁集》编纂体例,选诗人1149人,各卷依时代编次,同朝代以科第先后为序,无科名则按行年排列。作者又广泛参考各文集、方志、史乘等材料,为入选诗人立传,众多无锡作者的生平与诗作赖以留存,完善了诗文总集的编纂体例,有“知人论世”
古籍影印。本书为地方诗文总集,共一百零四卷,其中包括诗八十六卷,词二卷,文十六卷。本书搜集历代生于太湖七十二峰间的诸文士之作,录为一编。作者广采七十二峰,征引颇为赅洽,其大旨在因诗以存人,不拘一隅;体例则仿《中州集》之例,编次上不以时代为先后,而以氏族作类叙,人各系一小传。作者数年间扁舟蓑笠、裹粮移棹于七十二峰,自述‘
江苏丹阳古代地方诗词总集的影印。本书包括《曲阿诗综》三十二卷、《曲阿词综》四卷,辑录今江苏丹阳(古称曲阿)一地历代诗词的地方总集。丹阳为古曲阿县地,三国吴时改名云阳,未几仍复旧名,至唐天宝时始更名为丹阳县。收诗以朝代先后为序,从卷一的汉丁令威,至卷三十清嘉庆间的姜景华,又卷三十一清闺秀、卷三十二清方外,共录诗人九百余。
本书为古籍影印合订本,内含《海虞文苑》及《海虞诗苑》两本书,其中《海虞文苑》由张应遴于万历三十八(1610)年编纂而成,是书辑其乡有明一代赋诗杂文,内分诗、书牍、奏、行状、墓志铭、碑文等,以类叙次而成,是一部重要的断代性地方文学总集。《海虞诗苑》,选录清代常熟诗人182家各体诗1888首,详细记录了大多数普通诗人的生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朱元璋斩婿;法门寺(前本);法门寺(后本);周仁回府;孙安动本;忠保国;四进士(前本);四进士(后本);假金牌;陈三两告状;药茶记;一捧雪;祥麟镜(前本)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下河东;下南唐(前本);下南唐(后本);万里侯;杨八姐游春;金沙滩;两狼山;四郎探母;吴天塔;五台会兄;夺三关;告御状;杨八姐盗刀等。
“中国建本珍品名家系列(第一辑)”是当前国内首次对中国建本古籍名家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保护、研究的丛书出版项目。本项目是丛书的首批示范品种,选品为宋代刻本,为当前流传于世的建本古籍的最佳版本,版本价值、学术价值珍贵。同时,项目对古籍进行学术分析,对相关版本图书的学术背景、版本源流等深度考证,再现了宋代文化发展、图书出版、
明代万历刻本《循陔园集》文集八卷,是贵州文人丘禾实的文集。丘禾实(1570-1614),字有秋,一字登之,号鹤峰,新添卫(今贵州省贵定县)人。万历十九年(1591)乡试得中解元;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成为云贵两省士子入翰林院授职第一人。后官至左庶子。本书计有八卷,卷一至卷四皆序,卷五记、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