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赵琦美家抄本东皋子集(附出版说明)》是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赵琦美家抄本,赵琦美校并跋,钱谦益题签。赵琦美(1563—1624)原名开美,字玄度、仲郎,号清常道人,海虞(今江苏常熟)人。以父荫补官太仆丞,官至刑部郎中。聚书于脉望馆,损衣削食以借抄雠校,曾抄校《古今杂剧》,以所见书画辑成《铁网珊瑚》,又曾刊刻《周
《清塞诗集》二卷,明末毛氏汲古阁抄本。八行十八字,细黑口,四周双边。一册。明毛晋跋、清黄丕烈校并跋。因周贺为僧时日长而还俗为士人时日短,载籍中多以“清塞”称之,其诗集亦曾以“清塞”为名传世,此本为明末汲古阁主人毛晋所编,根据《唐僧弘秀集》及坊刻周贺。《明毛氏汲古阁抄本清塞诗集(附出版说明)》还附出版说明。
《孙犁全集(修订版)》收入已发表、出版的孙犁作品和目前能够搜集到的佚文、书信等,编为十一卷: 第一卷《少年鲁迅读本》《荷花淀》《芦花荡》 《嘱咐》《采蒲台》 第二卷《村歌》《铁木前传》《农村速写》《津门小集》 《白洋淀之曲》《耕堂杂录》 第三卷《民族革命
二月河帝王小说系列
以《古本戏曲丛刊》为底本,竖排繁体形式校点整理。 劝善金科 清乾隆间张照据旧本改写,敷衍目连救母故事,主要取材于明代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记》,但将历史背景改为唐代中叶,并穿插有李希烈的叛乱及颜真卿、段秀实殉节等关目。 升平宝筏 张照编写,敷衍玄奘取经故事,剧情主要依据吴承恩《西游记》小说,也参照元吴昌龄《唐三
除了纂修方志,我国对地方文献尤其是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的搜集汇编有着良好的传统。尤其是明清两代,各地府州县镇积极整理本地艺文,产生了大量的地方诗文总集。民国时期,战乱频繁,但地方文献整理之风未衰。直到现在,各地也在不遗余力的搜集地方文献。基于此,我们将历代地方诗文总集分辑陆续出版,此次将230多种汇为一编,涉及20多个省
《全元赋校注(套装1-10册)》是一部经过校勘、注释的收录现存元赋的文学总集,在充分吸取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全元文》的辑佚、校勘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辑佚、校勘的范围,搜集现存元赋(暂不收录与赋体相近的辞、颂、操、连珠、七体等),予以增辑、校勘、标点,加以语词注释、修订作者小传,形成一部便于今人使用的新的整
成书于五代后蜀广政三年的《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编选,是中国词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对历代词的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花间集》的传播史上,出现了较多的版本。其古本有“南宋三刻”,即绍兴十八年晁谦之刻本,淳熙末年鄂州刻本及开禧刻本。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版本在此三种古本的基础上递嬗而成,其版刻和校勘质量参差不齐。本书所
《古本戏曲丛刊(四集套装共40册)》将1958年出版的《古本戏曲丛刊四集》以精装本形式出版。全书专收元、明两代的杂剧,包含杂剧总集8种。元代杂剧为《元刊杂剧三十种》,明代为《古杂剧》《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古名家杂剧》《杂剧选》《阳春奏》《元明杂剧》《古今名剧合选》。
《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套装共40册)》将1957年出版的《古本戏曲丛刊三集》以精装本形式出版。全书收录明、清易代时期剧作一百种。吴炳、李玉、朱佐朝、张大复、盛际时等这一时期名作家的作品都在其中,这一时期的刻本不多,因此收录其中的除少数明末刻本外,大部分为清代的梨园传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