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1949年至今70多年间所写的各式各样的文章,其中大部分在报刊上发表过或作为专著已经出版。现据文章内容编为十卷:第一卷《白朴论考》,第二卷《白朴著作集校注》,第三卷《三国演义研究》,第四卷《三国演义启示录》,第五卷《三国戏曲集成剧目提要》,第六卷《中国古代戏曲小说论》,第七卷《文论诗评序跋散文》,第八卷《
南宋绍熙三年(1192)曾集刻本《陶渊明诗一卷杂文一卷》,为现存唯一打破宋庠十卷本系统的陶集孤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此本框高20.4厘米,宽14.7厘米,半叶十行,行十六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字画方峻,版式疏朗,典型南宋江西官刻风范。刻书者曾集时任南康军知军,因陶渊明故里栗里、上京皆属辖区,遂以“邦无陶集为
南宋初年明州刻本《陶渊明集》十卷,晋陶潜撰,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为存世最完整的宋刻陶集之一。此本框高20.5厘米,宽14.8厘米,半叶十行,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式疏朗,字画方整,具典型南宋浙刻风貌。外封题“陶渊明集”为元人笔迹,内封“陶靖节集”系清初金俊明手书,锦套“宋版陶集”为孙延题签,融合宋元明清四代鉴藏印
此宋刻《陶靖节先生诗注》为南宋咸淳初年福建刻本,系汤汉注陶诗之精善之本。陶潜诗文由晋入宋,经汤汉(1202-1272)笺注,汤氏感陶诗“精深高妙而间杂隐语”,遂于淳祐元年(1241)自序发愿注疏,至晚年出守福州时付诸刊刻。全帙四卷补注一卷,半叶七行十五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双边,刻工蔡庆、邓生、吴清等人与咸淳间建宁所刻诸
南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李丞相詩集》二卷,为南唐李建勳诗作现存最早且唯一的宋刻本,堪称孤本秘籍。此本框高18厘米,宽13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式疏朗,镌刻精整,具典型南宋杭州坊刻风貌。陈宅书籍铺乃南宋著名书坊,所刻唐宋诗文集多属珍品,此集卷末或原有刊记,惜今未见,然其行款风格与同坊刻《朱庆餘詩集
南宋宁宗时期浙江刻本《河岳英灵集》二卷,为唐代殷璠编选之盛唐诗歌总集现存最早版本,今存两部宋刻孤本均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此本框高16.9厘米,宽12.8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刻印精雅,皮纸莹洁。莫友芝旧藏本尤为珍贵,存完整《叙》《集论》及目录,卷末有莫氏同治五年校读识语,并过录毛扆校勘批注。殷璠自序阐
陈蝶衣(1909-2007),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著名报人、诗人、剧作家、词作家,是20世纪海派作家中颇具代表的一位。曾创办《万象》《春秋》《西点》《明星日报》等刊物,并兼任《铁报》《东方日报》《小说日报》《海报》《香海画报》《力报》《金钢钻》等刊物编辑。1952年,陈蝶衣赴港,在邵氏影城任职,创作电影剧本50余部,流
“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丛书是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由国家档案局组织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编纂出版的系列图书,《高彦文战时日记》为该丛书中的一部。高彦文生于1915年,是江苏句容东昌乡张家甸人,抗战期间,他将大量与亲人、同乡、朋友、同僚、上司的来往书信原件收藏于日记
想深入领略鲁迅时代的文学风采吗?这套影印版乌合丛书,由黄乔生、张远航精心主编,忠实复刻原版丛书。在这里,你能看到鲁迅以乌合丛书之名,汇聚的众多优秀作品,它们曾在历史长河中激荡起思想的浪花。无论是研究鲁迅的编辑理念,还是探寻民国时期的文学风貌,这套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既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也是能让读者沉浸其中的文学经典
《元文类》七十卷,收集元代前期和中期八百余篇诗文,前八卷为诗赋,后六十二卷为文,另有目录三卷。全书以体裁为类相分,分赋、骚体、诗(乐章、四言诗、五言诗、乐府歌行、七言古诗、杂言、杂体、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诏赦、册文、制、奏议、表、笺、箴、铭、颂、赞、碑文、记、序、书、说、题跋、杂着、策问、启、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