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中国史学史的一个学术论集,35篇文章,可分为15组。作者以史家、史著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史学史,探讨史学理论,故名《史家、史著与史学中国史学史探研》。书中所论述的史家、史著都是中国史学史上的著名史学家和重要史学著作。有单篇研究,也有系列论述。系列论述为作者赢得某某史家的研究专家之誉。在近现代史学史部分,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部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在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都在兴起,但其*早兴起于基层社会,并形成一项令人瞩目的社会活动。与以往从教育学、文化学和现代化理论视角解读不同,该书创新性地运用社会学的资源动员理论来研究这一兴起于当代中国基层社会的文化现象,发现正是由于当代中国能够供给基层社会组织支配更多的资源包括物质
插花地是古今中外行政疆域中普遍存在的特殊现象。插花地问题涉及的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民族文化多、社会背景各异,导致插花地形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本书以历时性研究和结构性分析方法对清水江下游地区插花地社区地湖乡展开个案研究,希冀解释插花地的成因及其延续的机制。地湖乡隶属于贵州省天柱县,是一块飞落湖南辖境中的插花地,处于湖
本书以三门塘村落空间为切入点,通过三门塘家族的谱系建构、宗教风水观念、历史记忆、村落组织、性别、仪式等多个方面探讨了与空间的关系,呈现了不同类型的空间,不仅进行共时性的结构分析,同时也关注了在三门塘不同历史时段,村落空间受社会政治经济力量影响而发生的诸多变化。通过对不同类型空间的论述来呈现不同层面的历史镜像,不仅仅用留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首次填补了一项早就该填补的空白,撰写了西方的历史:他所描绘的世界史宏图,其时间跨度从古代源头直至20世纪,他深刻地阐述了此间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以及各种政治思想的轨迹。 以罕见的大师手笔,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用生动的历史叙事,清晰
本书通过挖掘和梳理政府公文、报纸杂志、文艺作品、民间传说以及国家间政府外交、非政府组织间的公共外交和普通民众间的民间外交等文献,从他者视野出发考察了1721年11月2日由沙皇彼得一世开始的196年俄罗斯帝国时期至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后69年的红色苏联时期,俄罗斯共265年国家形象的演变历程。俄罗斯帝国的转折点始于1812
《蒋介石日记》能够反映出蒋介石主政时期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政治暗流,各方话语权争夺、潜在心态等。2014年12月19-21日,两岸学者聚会金门,以日记中的蒋介石为主题进行对谈,借此深化蒋介石研究,并探讨现代中国形塑的诸多关键时刻,期能裨益于学界。参会学者大陆方主要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台方为来自政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的一部日记体的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在34年旅行中记录下了六十余万字的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既是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实录性质的历史著作,还是一部文学名著,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闪光的瑰宝。在我国古代,作为单一的著作,没有第二部书
为学校各学院和附属医院浙江省省级名中医和全国名中医指导老师,以及学校老中医专家。三、统一编写内容与体例以名医成长、成才之路为主线,结合名医学术思想形成、学术经验体会等从不同视角进行撰写,尽量避免与已出版著作内容重复。每本字数要求在10-15万字。
本书是宝丰廖旗营墓群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全书以墓葬为单位,系统地介绍了汉代至明清时期132座墓葬、2座瓮棺、3座窑址的发掘成果,对研究平顶山市乃至豫西南地区的墓葬发展序列、丧葬制度以及明代家族墓地提供了丰富资料。
本书是清代翰林孙钦昂的墓志碑帖,该墓志由清光绪皇帝亲赐碑文,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麟书撰写,两代帝师翁同龢书丹。该墓志不仅记载了孙钦昂的生平,还记载了他参加中法战争以及当时怎样补给台湾的事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书法价值。
《海岱考古》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编的关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的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系列考古学文集。此丛书集中发表了山东省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简报与报告,有重点地刊载了本地区考古学研究的论文。第十二辑收录了11篇发掘、调查、分析鉴定报告和9篇研究论文,为山东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完善增添了新的材料
由朱日祥院士组织地学界的院士、著名学者、刘光鼎院士的弟子等编写的纪念刘光鼎院士的文集,揭示了刘光鼎院士生前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由朱日祥院士组织地学界的院士、著名学者、刘光鼎院士的弟子等编写的纪念刘光鼎院士的文集,揭示了刘光鼎院士生前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具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