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编辑出版,本期为第十辑。本辑选入有关边疆史研究的论文19篇,包括东北边疆研究、边疆理论研究、西南边疆研究、海疆问题研究、综述等方面的研究,另对边疆学研究动态进行介绍,学术观点新颖,所引文献资料丰富,代表了目前我国边疆史研究的前沿和方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4年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后,即邀请国内外数十位专家组成编委会,以著名民国史专家张宪文教授为主任编委,开始出版《民国研究》,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的园地。《民国研究》目前为半年刊,入选CSSC
本书研究主体为大理白族不招不嫁这种婚姻形式,研究的重点是这种婚姻形式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在生计方式、家庭规模、家庭观念等不断变迁的背景下,不招不嫁这种婚姻形式从经历了从*初出现不被接受到普遍被村民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招不嫁与传统的嫁娶婚、上门婚之间不断冲突磨合的过程,是双方家庭不断博弈的过程,也是传统与现代的磨合,在
《雄安研究》为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版块,汇集学术界关于雄安新区历史文化、社会动态、应用对策等*研究成果。栏目设置包括文脉传承、雄安历史、白洋淀文化、社会风俗、雄安环境、社会调查、新区建设与京津冀一体化、应用对策等。《雄安研究》的创刊,可以系统梳理雄安历史文化的脉络,在新区建设中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
《形象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所收论文主要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形式的物质文化为研究对象。2018年上主要分动态与综述器物与图像地图与文献妈祖文化与海洋史研究四个栏目。共有12篇文章。本刊为四色印刷,在版式设计上亦不乏现代感、灵动感,在视觉呈现上令人眼前一亮。在稿件来源上,书稿基本上来源
本文集收录了作者在佤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既有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的学术论文,又有在应用研究方面有所建树的对策性研究成果,观点独到、资料丰富,代表了佤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本文集的出版将对推动佤族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其应有作用。
书稿为中国古代都城史话系列之一。通过对北宋开封城地望、形制、布局以及建筑艺术等的描述,展现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都城是中国历史的缩影,通过古代都城这样一座集国家政治统治、经济管理、文化活动、军事指挥于一体的历史活动平台,探索它们所折射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重大历史及其发展变化规
本书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敦煌、新疆、西藏等地出土汉藏文献、金石碑铭、汉藏传世史籍等对唐前期吐蕃在河陇地区的进出与军政建制、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的节度使、都督、部落、部落使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中反映的汉藏文化交流问题做一些考察辨析,以说明自己的见解,以期能够抛砖引玉,将吐蕃统治河陇西域历史和这一时期的汉藏文化交流
成都历史文化资源深厚而丰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但成都还缺乏一部兼具完整性、系统性、资料性、科学性、典藏性、权威性和实用性,集历史文化大成的工具书。《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一书,从先秦至民国,涵盖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方方面面,贯穿历史与现实,勾勒出成都发展历程的轮廓,全面反映成都学研
本书重点从史学角度对《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的相关历史信息、社会背景、家世源流和为官交游情况以及《齐民要术》的成书背景进行了学术上的考证与研究,并对贾思勰所生活的北魏时期的士族门阀政治制度和这一制度对贾思勰以及与贾思勰相关的汉族士族仕途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阐释与论述。
《唐史论集》选录作者近40年以来关于唐史的研究论文37篇,内容涉及唐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史籍考释诸多方面,重点探讨唐代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对唐代使职及其财政三司使、唐前期地方监察制度、贞观时期法律思想、唐河南道漕运路线、唐代乡和乡官等问题,有深入的发掘和论证。论文资料翔实,论证严密,文字简练。集末附9篇非唐史文
本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林靖江王陵中包括悼僖王陵、怀顺王陵、安肃王陵、温裕王陵、宪定王陵和荣穆王陵六座王陵陵园遗址的考古发掘清理报告集,同时收录一直未发表的197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桂林市文物管理小组撰写的《安肃王墓和宪定王墓发掘工作报告》。本报告集主要介绍了各座王陵陵园的考古发掘清理情况、陵园建筑布局及
发现于秦始皇帝陵园的46件神态逼真、形态各异的原大彩绘青铜水禽,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时代最早、数量最多的一批青铜雕塑,在形制、表面装饰以及表现风格上特征鲜明,明显有别于中国先秦时期的其他青铜器。本书采用多种科技手段对彩绘青铜水禽的铸造工艺、合金工艺、矿料来源、装饰工艺以及体内泥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中西方古代青铜器工艺的
本书在清理理论资源、已有实证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从国家、社会两个层面,从科学、政治、法律、教育、性别等角度考察有宋一代之身体史,对宋人自然身体和社会身体提供了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同时,本书推开了一扇宋史研究新窗,驻足于此,可以看到从其他角度看不到的宋代社会与历史发展的新特征。换言之,通过考察宋代社会打在“身体”上的烙印
《资治通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逐年记载了我国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我国从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描述了帝王将相们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之事。《资治通鉴全鉴(典藏诵读版)》在《资治通鉴》原典的基础上,撷取其精华,解读其精要,并附赠配乐诵读音频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记述了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曾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一句高度评价了《史记》的史学价值,后一句则高度评价了《史记》的文学价值,这是对《史记》相当公允的定位。史记全鉴(典藏诵读版)在《史记》原典的基础上,参考史学名家们的研究成
《近代史学刊》是教育部百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登载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专题讨论、研究论文、研究综述、书评、史实考订、学者书札、学术信息等。本书是第21辑,分为海关与近代中国、近代财税与金融、近代行业史研究、政治与文化研究、学
本书内容涉及东周至汉代遗址、汉唐时期墓葬、辽代墓葬,以及金代和清代壁画墓的调查与发掘资料;对海岱地区青铜文化的格局与演进、三星堆文化与十二桥文化过渡期遗存、周廷遗妃与献妇功、楚季宝钟与宜昌万福垴遗址、北京葫芦沟墓地编年与社会演进、里耶秦简“检”与“署”、汉代“半启门”图以及嘉陵江流域石窟寺分期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对西周中
《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日本文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日本学刊杂志社承办,本书为2019年第2辑。本辑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层面,探讨古代日本与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文化交往,如道文化东传、秦朝中国人移民日本列岛的路径;思想领域,分析论述日本近代以来思想家与思想流派、国体的发展特点,如加藤弘之的思想转向和保守主义精神的源泉、天皇制的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