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古礼探研》为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制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先秦古礼探研》综合利用出土与传世文献等资料,对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以及礼学观念作了深入的研究,许多研究内容比较新颖。主要内容包括:一,利用古文字材料对先秦礼制,如祼礼、祭祀、宾客礼、曲礼、牲体等礼仪制度作了深入考察;二,对于祭
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八年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但是到了1945年大战结束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彻底改观。导致此项蜕变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立即和美国、英国和苏联结为全球性战略盟友
《杭州学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主要探讨杭州城市领域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跟踪城市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前沿,特别关注在杭州城市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文化等发展进程和新研究成果,同时,亦关注杭州都市圈发展与合作。《杭州学刊(2018年第3期198
本书以袁世凯帝制复辟切入点,从合法性与有效性张力的角度,对帝制复辟现象进行政治学视角的阐释和分析。笔者认为,洪宪帝制就是袁世凯面对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客观情势而做出的一种政治选择,即试图通过重构一个以君权为中心的一元化、整体性权能结构来重建国家政治秩序。它不仅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中政治结构的解体与重组,而且彰显了近
米·列·季塔连科,哲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活动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主席。他1934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1957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曾师从冯友兰。他是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政治和现实问题、俄罗斯与亚太地区各国及俄中关系问题的专家
《走进世界遗产》介绍了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和**进展,论述了世界遗产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从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混合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和濒危遗产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世界遗产地的介绍。本书的世界遗产信息为2018年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更新的新信息,作者在167个缔约国的1092项世界遗产中遴选较为精彩的
空间表现是中西艺术史研究的基本主题。本书致力于在汉唐艺术模拟形似史的大背景下,运用风格学方法,以北凉至盛唐敦煌壁画之空间表现问题为契入点,把汉民族特有的空间表现方式与外来佛教题材的融合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将考古艺术品、传世作品和文献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把风格史的演变置于其所在的历史文化情境中,从观念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宏
是专门为3~10岁的儿童编写的地理人文知识图画书。以国家为主线,全书以精美逼真的图片、浅显易懂的文字、亲切细致的解读,为读者营造出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旅行王国,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地形地貌、历史演变、风景名胜、民俗风情、动植物、物产、城市的概况等信息,为深度体验做准备,扩展孩子的国际视野,培养孩子认知探索世界的逻辑。
是专门为3~10岁的儿童编写的地理人文知识图画书。以国家为主线,全书以精美逼真的图片、浅显易懂的文字、亲切细致的解读,为读者营造出一个个精彩有趣的地理王国,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地形地貌、历史演变、风景名胜、民俗风情、动植物、物产、城市的概况等信息,为深度体验做准备,扩展孩子的国际视野,培养孩子认知探索世界的逻辑。
察雅县是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重镇,地处横断山脉北段,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东南部,被称为昌都花园,也有“康巴江南”之称,是藏汉文化交流交融之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本书是画册,以精美的图片和精炼的文字展现了察雅的自然风景、服饰等独特的地域文化,凸显“察来雅韵”。
《中国礼文化与儒学研究》通过对《礼记》《老子》《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指出礼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强调了《礼记》在古礼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探讨了古礼的起源以及先民的社会生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古礼的类别和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内在统一性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古礼的基本功能与中国文明
作为山西省**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现具有特色的墓葬壁画已有近1000平方米。入库馆藏的墓葬壁画规模较大、数量较多,且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本书介绍了山西博物院近年来完成的11座、共计100余平方米的宋元墓葬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主要包括壁画的出土概况、描绘内容、制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