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汇集了2013—2022年来北大新闻网发布的数十篇评论文章,以小见大地展示了北京大学的发展面貌。这些评论文章既有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也有紧贴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如女排夺冠、屠呦呦获诺奖等;还有邀请专家学者、理论骨干作为特邀评论员
追梦少女航小梦和伙伴航宝的宇宙探索任务继续进行。他们智慧、勇敢,拥有探索精神,哪儿有未知的答案,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已经冲出地球,这一次尽情漫游太阳系,探索这个星系里的星球伙伴们!本套系列有8个分册,分别是《太阳系的大家长》《冰火交加的水星》《酸雨和火山的世界》《火星好热闹》《木卫三与木卫二的守护》《卫星组成了土星
《六十余载北大情》是根据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副院长董文俊老师及他当年的学生、同事、合作伙伴等十多人的访谈而整理的类传记纪实图书,通过董老师在北大六十多年的求学、工作、生活的经历,描述了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环境,以及董老师自己圆梦北大、帮他人梦圆北大的丰富人生体验。《六十余载北大情》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教育管理
本书系旨在较为系统地搜集整理天门进士的单篇著述,以抢救历史文物,传播历史文化,弥补史乘阙失。书系收录的天门进士诗文及其相关史料,大多录自1949年以前的出版物或手抄件,多篇录自稀见古籍和田野碑刻。
《文学细读》以深耕文学文本的诗学世界为职志,以精读细品为方法,旨在揭示文本艺术奥秘,促进新的批评意识和解读方法的生长,提升读者解读文本的审美能力。《文学细读》以古今中外文学文本为批评对象,涉及文艺学、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戏剧影视学等学科,而聚焦于经典文本的细读和阐释,以弘扬深耕细作、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文
唐代文学研究》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刊,由学会和西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西北大学唐代文学研究室承办。《唐代文学研究》原为西北大学中文系唐代文学研究室创办于1981年的《唐代文学》,次年改称《唐代文学论丛》。1982年,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西安成立,《唐代文学论丛》被确定为学会会刊。从1988年起,《唐代文学论丛
伴随着当代文学史书写取得实绩,当代文学史研究也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本书从话语层面切入,全面、系统整理中国当代文学素材,重绘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学史书写的史实图景,对未来的文学史书写与研究极具现实意义。不同的文学史观,影响着不同文学史研究的话语,本书对文学史和文学史观进行系统化分析,极具理论价值。
苏轼诗歌艺术成就甚高,是宋诗的代表作家。后世出现了多种苏诗注本,除了宋人注之外,清代涌现了多种高质量的苏诗注本,其中查慎行注、冯应榴注、王文诰注最负盛名。王文诰生活于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他在前注基础上所辑注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包括《诗目》一卷、《编年总案》四十五卷、《编年古今体诗》四十五卷、《帖子口号词》一卷、《
《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是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主办的论文集,囊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学、文艺学、比较文学等学科,共收入论文26篇,主张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科学性、建设性原则,鼓励学术创新。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语境下,以建设发展“双一流”学科为目标
本研究以教育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观点为指导,采用史论结合、以史为鉴的史学思维方式,分析了蒙古英雄史诗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主要内容与表演形式;运用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了解蒙古民族的群体特征以及所依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通过问卷调查法从现有史诗艺术形式中掌握年轻一代受众群体对蒙古英雄史诗文化的认知
本书分五个板块,“四季之韵”、“成长故事”、“温馨何处”、“校园浪花”、“读观有悟”,展现了作者一路走来生命历程中的四季的风景,生活的足迹,成长的历程,师生故事,还有阅读的感受,是作者的心灵之语,是和着心血的耕耘,是用文思妙笔展现的生命足迹。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故事。猎人白面书生用陷阱捕获一只小狼女,被单身女教师春妮收养了。从校长到每一个小学生都对其倾注了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大家创造了一个奇迹,那小狼女开口说话了,读书识字了,和其他孩子一样穿上校服了。小狼女的成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极大提高了花青溪小学的知名度,也引起国内外黑恶势力的觊觎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集,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荠菜花上的歌》,其中写了家乡的人、事、物,写了自己的童年与成长;第二部分为《关中道记忆》,写了关中的一些风物美景和;第三部分为《日子在生花》,写到了一些日常小事,点滴人生的感悟,还有出行见闻;第四部分为《那些关于鄢邑的故事》,写了我的家乡鄢邑区的人文历史以及一些逸闻趣事
本书收集了作家姚家明近年来创作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这些小说选材广泛,手法灵活,有不少篇目读后具有震耳发聩的艺术效果,堪称名篇佳作。这是作者近年来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的重要收获。熟练的小说创作技巧,对现实的热切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使他的小说具有了非凡的深度和高度。
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王朝保持着典型的宗藩关系。作为藩邦外交的直接参与者,两国使臣的纪行作品构成了中朝文化交流的主体。特别是朝鲜使臣创作的大量《燕行录》,以诗歌、日记、杂录、状启等形式记载使行途中的见闻随感,从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民俗风貌、思想文化等方面翔实描绘明清中国社会图景,堪称古代域外汉文学的经典文本。本书时间范围
本书是好文章书系中的一部,本书由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念兹在兹的山河游历、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诚恳真挚的祖国礼赞等内容组成,简单的文字在作者的遣词造句中,真挚的情感跃然于纸上。本书是由一篇篇文章形成的书稿,文章的作者在平凡中用笔记录人生的点点滴滴,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写手或作家,他们热爱书写,用真心、真情
作为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机关报,《北大青年》于1998年10月25日正式创刊,2013年10月起以微信公众号“北大青年”作为主要发布渠道,迄今关注人数达14万。作为校园媒体,《北大青年》报社持续秉承“聚焦燕园事,关注身边人”的核心理念,报道校园动态、反映青年所思。本书精选了报社自2018年年末至2022年年初创作、发布
《乐府学》第26辑由15篇学术论文、2篇研究综述和1篇书评组成。涵盖乐府的礼乐探讨、文献考订、文学研究及诗学研究诸方面。其中《蔡邕汉乐四品论与汉代乐府的谱系建构》一文从蔡邕《礼乐志》对汉乐“四品”的论述中,分析其在乐府谱系建构中的意义。《陈旸〈乐书〉与“乐统”的建构》通过对《乐书》的编撰线索、结构安排及资料取舍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