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趣味历史书》将带你走进妙趣横生的历史世界,让你了解生动有趣的历史知识。《我的*本趣味历史书》从小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介绍了许许多多历史典故、尚未破解的历史谜题和鲜为人知的历史小故事。学习了这本《我的*本趣味历史书(第2版)》,你将成为让伙伴们羡慕的小历史家。
在中国人类学学界里,这是*部建立在长时间田野作业基础上的有关香港社会的著作。全书用权力的生成这一理论框架组织民族志材料的叙述,系统地阐述了无权者之权力的前提和原则,无权者之权力生长的机遇与限制,权力生长的社会戏剧、组织机制、网络机制和有效的行动机制和途径,以及其与无须暴力的国家权力形成的对抗性合作这一政治生态。
本书是关于中国中古时的胡族的探索,分为五部分,一章收录有关北朝时胡人墓志考释的文章四篇;第二章收录隋唐时有关胡人文物墓志研究的文章四篇;第三章收录隋唐时出土相关胡人的文物、六胡州及丝绸之路起点研究的文章四篇;第四章收录了笔者从相关胡人墓葬出土的乐舞图像中研究唐代音乐、舞蹈的文章二篇;附录中收入了笔者多年研究魏晋南北朝时
本书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段发掘报告。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淅川熊家岭墓地的考古报告成果。对熊家岭墓地的82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出这是一处以战国墓葬为主,兼有少量汉代和明清时期墓葬的墓地,对研究当地的区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本书系西安鱼化寨遗址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本书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此次考古发掘的遗迹与遗物,为研究关中地区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渐加剧,全国人民抗日救亡呼声随之日益高涨,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刚到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及其红军站在民族大义立场上高举抗战大旗,对张杨及其军队开展统战工作,以达成局部停战抗日来促成全国统一抗战局面的形成。西安事变前,张学良身旁有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其中刘鼎、叶剑英、宋黎、王以哲、
《新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从泛北部湾到欧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14年9月于广西桂林召开的“新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从泛北部湾到欧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国内外学者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学材料进行深入研究,确认了从北部湾出发到东南亚、南亚等地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客观存在。从北部湾出发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汉帝国正是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通过126件(套)文物实物、19件(套)文物复制品,115张实物照片,以及一大批珍贵档案资料等,利用多种展陈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向观众展示佛山祖庙深厚的历史文化。
本书是中国钱币博物馆临时展览“铜心铜德-中国铜元精品展”的总结和提升。展览中的展品主要以钱币博物馆藏品为主,同时面向社会征集了部分藏品,展品经细心甄别筛选,代表了国内清末民国铜元研究和收藏的最高水平。本书汇集展览的全部铜元精品200枚,图片500幅,原大和部分扩大彩印,清晰逼真。本书极具观赏性的同时兼具学术性,收录有关
本书选录柳孜运河遗址1999年、2012-2013年两次正式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按照先质地(瓷器、陶器、石玉类、金属类、木骨贝类)后用途的顺序排列。反映了唐宋时期柳孜地区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
本书是为庆祝林学钰院士八十华诞而编的一本文集,文集分两篇:上篇为“教书育人篇”,收录了林学钰院士弟子的文章33篇,为她祝寿;下篇为“科学研究篇”,收录林学钰院士发表的代表性论文35篇,以及弟子们发表的论文21篇。在文字内容前,选登了林学钰院士提供的68幅照片。书末附有三个附录,以便读者了解林学钰院士的科学成就和家世。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7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7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
这是一本一线语文教师的智慧结晶,这是一本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践成果,这本书凝聚了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初中部的一线语文教师们十几年来扎扎实实探索语文教改新天地的心血。整书阅读、周末影院、实践活动、接力日记,是老师们为进入北京理工附中初中部的同学们准备的饕餮盛宴。相信经过这样熏陶和浸润的学生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肯定会有更多更新的收
2007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工程,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对淅川马川墓地及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和发掘工作。发掘整理持续7年,共完成发掘面积18000多平方米。本书介绍了马川墓地208座东周墓葬的发掘成果,从墓葬的形制、规格、年代及随葬品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李下蹊华庆祝李伯谦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套装上下册)》共收论文48篇,设七个栏目。其中,“道器之论”栏目收文7篇,主要探索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文明蕴化”栏目收文9篇,主要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相关问题;“三代遗珠”栏目收文19篇,主要探讨青铜时代即夏商周考古相关问题;“历史钩沉”栏目收文5篇,分别从汉代工官管理制度、辽至明
本书从中国古代社会白银货币的使用出发,(一)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白银货币的起源、白银与丝路贸易的关系;(二)重点研究了银锭器物本身的技术问题,从科学角度系统研究了古代银锭的器型、合金成分,在此基础上,采用实验手段研究其铸造工艺,探讨铸锭范型、浇铸温度、白银纯度、浇铸方式及其与银锭丝纹、蜂窝等外观形态的关系,以及铭文(戳记
本书是仁木富美子对自己八十多年人生的回忆和总结。在中国山东度过的童年、日本战败后的混乱经历让仁木学会直面战后的生活:当教师,培养有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的下一代;参与日本教职员工会,追求平等雇用,提升妇女地位;多次访华,组织援助中国的贫困山区;在日本建立和平图书馆,整理并保存日本侵华的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