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中国监察公共政策深受传统“监察”思想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公共政策深受传统“谏议”思想的影响;当代中国“基层民主自治”公共政策深受传统“施仁政”思想影响;当代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公共政策深受传统“重民生”民本思想的影响;当代中国扶贫公共政策深受传统“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影响;当代中国和平
本书基于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清代文化史”的教学讲义编写而成,试图以“长时段”的研究视角,用浅显直白的文字,简单介绍清代皇权权限、八旗制度、内阁与军机处的关系、地方社会的管理、科举取士与地方士绅权力性质、司法检验与司法正义、财政与军事支出、妇女权益与社会地位及旗人特权与社会地位的变化,借以探讨清朝至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军
《日本学研究》(一九九一年创刊)是我国日本研究领域最早的集刊之一,所刊论文涉及日本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国内外日本学研究者的高度评价。为了满足我国日本学研究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迫切需要,自二〇一八年始,《日本学研究》改由“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与“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共同主
本书在大量史料与图像的基础上,以乾嘉道时期突出的碑帖镌刻者钱泳为主要考察对象,讨论了钱泳的生平经历、职业选择、书法艺术,进而详述钱泳受托刻碑、受托刻帖、自发刻碑及自发刻帖的情况,并对其中重要碑帖产品的镌刻缘起、镌刻过程、镌刻质量及其中产生的人际互动进行了细致阐述。此研究既有助于认识清中期碑帖行业的大量细节,也有益于考察
《亚洲史研究》(StudiesofAsianHistory)是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和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集刊,以反映世界范围内关于亚洲史的研究成果、增进中外学术界的交流、提供学界重要学术信息为宗旨。本集刊旨在为亚洲史研究者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推进亚洲各国历史学界和知识界的对话与交流,推动对于亚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本书由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关专家撰稿,全面系统阐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两个结合”重要意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理性探索。该书有助于广大读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助于理解建设中华
本书由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主办,定位于挖掘三峡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领域包括三峡历史文化、三峡区域经济,内容涉及三峡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相关学术成果。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文献法、田野调查法、跨学科交叉研究法等。本书选取稿件唯学术标准,奉行开放性编辑方针,专题论文、问
本书在网络新媒体传播造成符号泛滥与意义断裂的时代背景下,以西方符号学作为参照,在中西文化交相互视下,从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文献史料中钩沉、抽绎其中包蕴的或先民在文化实践中业已展开的符号学思想与方法,从关键概念“礼”“道”“名”“法”“易”“文”六个维度的比较阐释入手,进入先民的文化实践与理论思辨活动之中,探析中国的文化符号
本书作者对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并运用出士简帛文献进行早期中国美学思想的探究。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主要关注简帛文献中的儒家美学思想,通过对《性自命出》《五行》《保训》《孔子诗论》等的考察,论述了早期儒家美学彰显出的“尚情”、“乐感”、“贵中”、“崇德”等精神特质;第二编主要关注简帛文献中的道家美学思想,不仅
本书讲述了朱元璋传奇的一生,既没有过于美化,也没有过于丑化朱元璋的形象,而是以尊重历史为前提,描写了朱元璋曲折的人生和奋斗的历程。朱元璋是历史上有名的乞丐皇帝。这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困窘,食不果腹,四处乞讨。后来,他失去了父母和哥哥,只能借了一块地埋葬这些亲人。可想而知,朱元璋的生活多么艰难,他的命运又是多么坎坷。为了混口
本书在专项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湖北石窟寺历史沿革、分布与分类情况、基本特征、保存现状及主要风险等内容,介绍了湖北主要石窟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湖北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成绩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洪范》五行学是汉儒以《尚书·洪范》为基础,杂合阴阳、五行、月令、星占等多种数术知识而构建的一种儒家灾异学说,它包括夏侯始昌所立师法、刘向说、刘歆说、班固说、郑玄说等不同形态,是相对独立于《尚书》学的别传之学,与《易》占侯学、齐诗翼氏学、《春秋》公羊学及纬学等共同构成汉代儒学的灾异论体系。本书将在全面辑佚汉代《洪范》五
本书从古希腊罗马的东方猜想出发,细述罗马教廷与中国的早期接触、马可·波罗及同时代人对中国事情的细致讲述、文化复兴至大航海时代的东方印记、16~18世纪传教士对中国的介绍和欧洲汉学的兴起、中华文化对启蒙运动及欧洲社会各方面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19世纪以前西方文明对中华文明的接触、认识和了解,细致而深入地探
本书从古希腊罗马的东方猜想出发,细述了罗马教廷与中国的早期接触、马可·波罗及同时代人对中国事情的细致讲述、文化复兴至大航海时代的东方印记、16-18世纪传教士对中国的介绍和欧洲汉学的兴起、中华文化对启蒙运动及欧洲社会各方面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19世纪以前西方文明对中华文明的接触、认识和了解,细致而深入地
本书从古希腊罗马的东方猜想出发,细述罗马教廷与中国的早期接触、马可·波罗及同时代人对中国事情的细致讲述、文化复兴至大航海时代的东方印记、16-18世纪传教士对中国的介绍和欧洲汉学的兴起、中华文化对启蒙运动及欧洲社会各方面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19世纪以前西方文明对中华文明的接触、认识和了解,细致而深入地探
《新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组织策划,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学创新的道路。本书是第16卷,主题为“历史的尘埃:微观历史专辑”,聚焦于“微观史”,分为四个主题:“历史尘埃下的个人”“小人物的生存之道”“信仰的力量”“争夺城市空间的搏斗”,共计11篇文章,其中不乏名家作品,如罗新《崔巨伦其人
《20世纪中国历史学(修订版)》系探讨20世纪中国史学演变的专门之作。全书以史料派、史观派的分野作为内在线索,将百年中国史学分为19001929年、19291989年、19892000年三个时期,从问题出发,以新史学与新汉学的百年轮回为主线,主要立足于这一时段各派史家对史学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念、方法、门径
《汉武大帝传》:汉武帝的一生是传奇的,他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政治上,他使用巧妙的方式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他克服重重阻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帝国统一了思想;军事上,他重视军队,练兵备战,打败匈奴,为大汉平定了北方的侵扰……他大刀阔斧的改革造就了真正统一、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明清景德镇陶瓷艺术与赞助机制》是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课题,本书分为四章,介绍了明、清两朝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赞助机制,《景德镇陶录》成书刊行与翻译传播过程中的赞助机制,15—18世纪欧洲艺术与景德镇陶瓷艺术等内容,论述了赞助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审美文化等
研究印度历史,不仅可以使学者们更深刻地知道印度的发展由来,看懂今日印度,而且对他们扩展观察问题的历史视野,丰富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增强人文素养都大有裨益。笔者通过多年的印度史研究,并吸收国内外研究新成果,整合成这部通史。全书分为三卷,即上卷“古代部分”、中卷“殖民统治时期”和下卷“独立以后”。下卷从自治领时期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