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共同实施的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工作。两国学者对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开展了系统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BR》本书分别报告了高勒毛都2号墓地调查成果,M189和M10两座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古代佛教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石窟历经千百年沧桑,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对石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各种病害、洞窟渗漏、雕像溶蚀、本体风化等现象严重威胁着龙门石窟的安全。本书记录了21世纪以来,龙门石窟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与发展变化,
本书以商周时期青铜觥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传世著录和考古出土的青铜觥的基础上,运用分型定式、年代分期等多种研究方法,讨论青铜觥的类型、年代、区域、器类、器物组合以及铭文纹饰等多方面内容,务求对青铜觥这类器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以水道为纲,记载区域地理信息最为著名的典籍。其中不仅包含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及文学等诸多方面的信息,而且还保存了大量后世已经散佚的书籍的片段内容以及碑刻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北魏及其以前的一部百科全书,被后世学人称为“不可无一,不容有二”的“宇宙未有之奇书”。本书
《石坊撷珍——嘉兴西曹墩遗址出土文物选粹》是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市文物保护所编著的关于嘉兴西曹墩遗址考古成果的文图图集。包括出土陶器、石器等主要器物以及此次发现的较为重要的刻画符号、戳印符号等标本。《BR》西曹墩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余新镇金星村东南部,是一处与石器加工相关的良渚文化遗址。2020年7月至2021
本书是一部中国考古学基础性知识的入门教材,分为十八讲。内容可分为考古学及其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分支学科、古代主要遗迹、古代主要遗物4个大的部分。为方便阅读和理解,全书共收录400余幅插图,图文并茂,便于读者在实践中鉴识各类考古遗迹、遗物,掌握中国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和系统知识。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的专著。从钱币的产生、范铸工艺的应用与传承到铸钱工艺自成体系的发展演进,都有专业的、学术的论述与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本书深刻阐述了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的演进发展方向,即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就铸钱领域的两大技术发明——叠铸和翻砂工艺作了专门的论证。此外,本书还首次将铸钱工艺
商金林教授秉承乾嘉治学理念,执着于“窄而深”的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卓有声望的学者。作者聚焦于鲁迅、胡适、刘半农、闻一多、沈从文、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等一大批重要作家的思想心态、文学观念、治学方法和友朋交往,解读著作版本、书信日记、报纸杂志等大量第一手资料,结合亲历所得,从历史的纵深处揣摩和欣赏这批重要作家的境
《史记》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中倜傥非常之人,具有独特的个性与传奇的人生。本书积作者十数年教学和科研之功,以《史记》人物传记为中心,以文本细读为依据,带领读者走进历史的时空中。 本书对《史记》人物传记进行分类选读,共列举十四类英雄人物,较为全面而集中地展现英雄人物的个性、遭遇、功业、声名等。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隧道,真切地体
作者是当代最负盛名的宋辽金史学家,他的学问并非只限于狭义的史学领域,而是把文史哲打通,对宋辽金史的各个方面都有卓越贡献。本书的篇目由作者亲自选定,依照文章的内容,大体上以制度史、政治史、理学、词学、史料、人物等为序,把作者有关宋辽金史的一些有独到见解和最见具体考索功力的文章,经细心修订后呈现。其中既有如《北宋的募兵制度
本书是由中国留美历史学会的三十一位会员撰写的文集,分享了他们从留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历程。这些作者大多在美求学后走上了教学科研岗位,任职学校涵盖美国和加拿大各类型的高校,教龄最长的超过三十年,最短的也有十年。教学领域涵盖中国史、亚洲史、东亚史、中美关系史、中华文明史、美国史、亚裔美国人史、西方文明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
本书中收录了李达、杨尚昆等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录、口述历史。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回忆录、口述历史的形式,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始末,请亲身经历和见证中国革命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党史国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
本书分作三章,分别介绍了成都文物考古工作简史,成都考古发现与研究史,成都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古建研究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历程。其中,成都考古发现与研究史全面覆盖了新石器时代、商周、汉六朝、唐宋、明清五个时段的内容,包含遗址、墓葬、宗教考古、陶瓷考古、城市考古等多个专题内容。
本书在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2462处古遗址和近十年的考古新发现遗址基础上,遴选出251处,分为洞穴址和聚落址,窑址,城址与军事设施遗址,宫殿衙署遗址与寺庙遗址,矿冶遗址与窖藏址,驿站古道遗址,桥梁码头遗址、水利设施遗址与水下遗址和其他古遗址八大类,介绍了广东地区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古遗址概况,为了解广东古代社
本书汇编清代、民国时期金石著作《长安县志》《咸寕县志》等十六种方志中有关金石之内容,希冀为长安学、地方史、学术史及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资料,以促进学术研究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玉器研究.第一辑》是关于玉器研究的专刊,《玉器研究.第一辑》分为玉学理论、考古与馆藏玉器研究、玉器鉴定、玉料、玉海钩沉、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活动纪要几部分,共二十余篇文章,是众多学者多年来对玉器研究的心得集成。
本书对殷墟甲骨卜辞的文例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主要内容有:卜辞的类型研究,包括基本类型和复杂类型;大版龟甲卜辞的类型和对贞卜辞的类型统计分析;卜辞文例专题研究,对重贞、对贞、选贞暨补贞四种在甲骨卜辞类型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卜辞类型进行专题研究,内容包括卜辞的对称与不对称、正负关系、布局位置、行款方向等;对三角关系的卜辞、三卜式
晋楚争霸,是春秋历史的一条主线。它延续到春秋晚期,已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契机,旧的礼乐文明走到了尽头,而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已是呼之欲出。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战争起着关键的作用。众所周知,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是我们同时更要看到,战争也影响和决定着政治嬗变的方向。春秋战国战争的最本质差异,是春秋战争就性质而言,是争霸,战
本卷主要探讨民国以降迄今为止百年间中国学术界有关边疆民族,特别是关于清代边疆民族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相伴生的史学观念意识嬗变,包括重要学派、学术组织、研究机构、学人风貌、学术观点、著述成果及价值评估诸问题。地域上涵盖全部陆海边疆、边地民族、部落及沿边邻邦。
本书辑录《左传》《国语》中的易学内容共三十则,名为“左氏易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左氏易传”注疏辑释,由两大板块错综构成:一是校释,《左传》《国语》注疏的辑录,以及本书作者的文字校勘、语言训诂和观念阐发;二是专论,关于易学特定问题及重要观念的专题讨论,共九篇。下编为“左氏易传”哲学阐释,探讨了“左氏易传”的社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