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部地区,从1951年在长沙进行的发掘开始算起,湖南考古已经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填补了历史文献的阙如,更发现了一个不为史籍所载的远古湖南。本书从考古出土材料出发,以考古学的视野重建湖南的史前时代,阐述了湖南史前社会发展进程,论证了史前湖南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滋养。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和文化遗产大国,遗存分布广泛,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价值珍贵。本书从一脉相承、包罗万象的文化遗产中,采撷代表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脉络、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的簇簇花团,谱就保存记忆、关照当下、启迪未来的悠悠长歌。本书是《中国
百年宋案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研究者错将“宋案”等同于“刺宋案”。本书彻底纠正了这一偏差,明确揭示“宋案”实际上是由收抚共进会、调查欢迎国会团、操弄宪法起草、构陷“孙黄宋”、“匿名氏”攻击、低价购买公债以及刺杀宋教仁等多个情节次第演进与交错进行而酿成的复杂案件,并以极其细腻的考证,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各个情节之间的内在关系彻底
中国人民大学从1937年抗日烽火中的陕北公学走来,历经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崭新篇章,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委宣传
大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大家访谈录
唐敖庆是我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本书描写了唐敖庆求学、科研、报国的一生。他的眼睛高度近视,达2000度,摘下眼镜,世界模糊一片,即便戴上眼镜,两米以外也看不清楚。但他的头脑向远却能“看到”浩渺星空,向小却能“看到”原子、分子,这个世界在他的世界里清晰璀璨。本书通过对唐敖庆作为学生、
文物是文明的结晶,是现代人与古代文明对话的有力媒介,是曾经鲜活飞扬的历史的承载者,是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发展脉络的见证者。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人民创造的智慧和文化,都记录着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每一件文物都是一部浓缩的历史纪录片。我们穿行于文物中,去感知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去领略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明上河图》传
文物是文明的结晶,是现代人与古代文明对话的有力媒介,是曾经鲜活飞扬的历史的承载者,是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发展脉络的见证者。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人民创造的智慧和文化的印记,都记录着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每一件文物都是一部浓缩的历史纪录片。我们穿行于文物中,去感知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去领略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曹植陶耳杯
《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23辑,以“东亚思想与文化史”为主题,收录专题研究论文16篇,作者大部分为成熟学者,如孙歌、唐晓峰、唐永亮、罗敏等,也有北大历史学系的优秀博士生,研究内容包含日本考古、思想文化、儒学思想等;另外,会议纪要、学术评论、学术通讯栏目各收一篇。
本书用一个中国乡村案例来讨论互惠制度的变迁。基于田野调查,本书呈现了西村仪式性礼物交换由请客收礼向不收礼、部分收礼的微观变化。基于这一微观事实,剖析出仪式性礼物交换中的双重互惠制度:一重是资助型互惠(宴请-送礼的礼物型资助及相互出力帮忙的劳动型资助),一重是关系延续型互惠(指在宴请-回请、送礼-回礼过程中的为了延续关系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于2022年3月12日至13日在郑州举办了“根与魂:考古学视野下不断裂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会议研讨主题旨在长时段、深层次、多角度审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的特质与内涵。本书即与会学者提交论文的结集,共包含34篇论文,分为“考古理论研究”、
本书是关于安徽省宁国市灰山周代土墩墓群的考古发掘报告。书中发表了2012年在宁国市港口镇灰山村发掘的36个土墩86座单体墓葬的考古资料。墓葬以浅坑竖穴为主,出土遗物共360余件,以原始瓷器和印纹硬陶器为主,另有少量夹砂陶器和泥质陶器。书中还对出土遗物的主要器形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并对墓葬进行了分期断代。
本书以麦兆良在粤东地区的考古发现为基础,扼要叙说了从新石器时代中期起,历经青铜器时代,到汉代为止的粤东考古历史发展。重点叙述了新时期时代的彩陶器和石拍,青铜器时代的后山文化、浮滨文化、大梅沙文化及西瓜岭文化和汉代的澄海龟山建筑遗址,广东的其他汉代建筑遗址等的考古发现,力图将这一段历史告诉读者。
在文物数字化生存的大背景下,各博物馆对馆藏文物陆续进行了高清数字化采集,产生了大量饱含岁月痕迹的文物影像资料。这些数字化文物信息是研究文化、考证历史的重要素材。在文物不可逆地走向衰亡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手段记录、重建文物信息是文物科技保护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壁画类平面文物,其画面传承的文史信息消亡,则文物本体
孟二冬(1957—2006)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3月,参加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工作。支教期间,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和呼吸急促症状,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授课近六十日。后经诊断,罹患食管恶性肿瘤,2006年4月22日病逝于北京。孟二冬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历时七年完成百万字的《登
本书以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的鄂伦春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鄂伦春族所处地区的自然生态和人口变化,重点探讨了1949年以后的森林开发、定居化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禁猎转产”等政策,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如何使原住民族——鄂伦春族的生计、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探讨了狩猎民族如何从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同质”社会
《黑斯巴达克斯》是海地国父、拉美独立运动早期领袖者杜桑·卢维杜尔的传记。不同于人们通常对杜桑·卢维杜尔扁平化、极端化的评价,苏迪·哈扎里辛格突破性地利用扎实的档案研究和敏锐的解读视角,在《黑斯巴达克斯》中还原了杜桑复杂立体的形象,展现了杜桑对自己的理解和他在18世纪晚期大西洋世界中扮演的角色。《黑斯巴达克斯》既是一部传
翻开这本书,你将踏上一段未曾设想的放荡之旅。文艺复兴精湛艺术品背后的黑暗故事,绝对会叫你惊掉下巴。书中揭开过度崇高、神圣荣光的布幔,检视艺术家日常生活最赤裸的一面,以及其身处的领域,如何混合著优雅与暴力、文化与苦难;执政者、银行家与教会间的紧张关係、愤恨不平,如何化为文艺复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对于意大
古鄞县是今宁波境域最初设立的四个县级政区之一,始置于秦汉时期,撤并于隋代开皇九年(589年),前后相沿800余年。2015~2018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主持对古鄞县县治——鄞县故城所在的奉化西坞白杜城山一带持续开展了四年的考古工作,找到了鄞县故城的具体位置,印证了鄞县故城的兴废年代,厘
本书首先通过郑州地区典型遗址的分析,系统建立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环境背景与年代学框架;进而阐述荥阳织机洞、二七区老奶奶庙、新郑赵庄、登封方家沟、登封西施以及新密李家沟等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进展;最后对郑州地区新发现与中原及邻近地区的旧石器考古成果进行综合讨论,系统展示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