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春秋以降在中国中东部跨越若干流域、沟通南北的水路,对中国政治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四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大运河沿线的考古工作中,发掘了一大批重要的遗址,整理了前所未有的新资料。同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利用考古资料、文献资料,从经济交流、水利工程、河流形态、城市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等各个方面
本书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乳源莱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报告。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莱山遗址六朝至唐时期墓葬的发掘和整理情况,对墓葬进行考古分期及相关研究,并对墓地属性、墓葬的埋藏学观察、葬俗演变以及文化特征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该批墓葬年代关系完整,时间跨度大,墓葬保存状况好,结构特征多样,出土器物丰富,种类繁多,为研究六朝至
本书是2019年9月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暨2019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全书共收入论文29篇。内容涉及“五帝时代的考古新发现”“五帝时代的史迹探索”“五帝时代的玉器及玉文化研究”“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的形成”等方面,目的在于总结回顾既往工作的成果和不足,拓宽研究视野,开拓研究思路,通过全方位、深
王道坤教授是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和创立敦煌医学学派的甘肃省名中医、教学名师。本书介绍了王道坤教授的治学方法、养生要旨、学术思想及临床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根治溃疡病、减轻患者痛苦、延长中晚期癌症患者生命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同时又把王教授的“一站四室”立德树人举措及高徒们认真学用
本书以近年来鄂尔多斯地区出土的汉代墓葬图像材料为基本素材,分壁画和画像石两大主体内容,以图像基本的遗存单位构成书目框架,通过对画面内容的细致解读,试图还原出图像的真实内容和画面表达。这两处图像材料是鄂尔多斯地区新近出土的考古发现,代表着**的考古材料,也是最为完整和最成系统的珍贵材料。全书两部分内容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
本书是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精品展览“马背上的青铜帝国——鄂尔多斯及北方青铜文化”的图录。图录以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发现的戎狄—匈奴游牧民族的物质遗存为主要内容,以时代演进为序,分“鄂尔多斯与北方系青铜器”“北方游牧文化带与草原马背帝国”“马背帝国的青铜世界”“薪火延绵血脉传承”四大部分,浓墨展现鄂尔多斯青铜器与北方系青铜
本书对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自然和考古学文化两方面特征,把燕山南北地区分为燕山以北和燕山及其以南两个地区,在对两个地区遗址详细分期的基础上,又将其划分为十八段,七期,三个发展阶段,并对十四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特征、类型、分期、年代、谱系、聚落形态进行了详细讨论。
本书全面收集和梳理了中国北方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殉牲资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北方地区殉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各地区的差异。首先,本书将中国北方地区的殉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并将其置于所在地区、考古学文化、墓地中的墓葬形制、共存随葬品以及埋葬位置等背景中进行研究,以便探讨殉牲现象背后的行为模式和生业方式。其次,对于近些
本书以现代金银细金工艺技术为基础,对国内考古出土的文物进行分析,是将工艺与文物相结合论述的一部著作。全书在概述了中国金银器的发展史和金银开采提取的历史之后,分别论述了现代金银开采与提纯,贵金属及合金物化性能、加工方法与检测,以及花丝、实镶、錾刻、焊接、變金、烧蓝、镶嵌宝石等工艺在出土文物上所见的痕迹,最后介绍了一些国外
《学于自然有道:严复科学思想研究》在梳理文献史料的基础上,以严复科学思想为主题展开研究。首先从科学文化东渐的角度分析了严复科学思想形成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系统阐释了严复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并对应这三部分分别深入挖掘了其背后更为根本的哲学理论或更为具体的思想观点,即进化主义思想、科学主义思想和实证主义思想;在此基
《中国古代科学家列传》(上、下册)以章回体小说的方式,从全新的视角,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博物学、物理学、化学、技术类和综合类等领域重现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顶级科学家的风貌。其中,上册主要涉及天文学、数学、农学和医学,下册主要涉及地理学、博物学、物理学、化学、技术类和综合类等领域。本套图书的编写目的不仅仅是让
《中国古代科学家列传》(上、下册)以章回体小说的方式,从全新的视角,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博物学、物理学、化学、技术类和综合类等领域重现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科学家的风貌。其中,上册主要涉及天文学、数学、农学和医学,下册主要涉及地理学、博物学、物理学、化学、技术类和综合类等领域。本套图书的编写目的不仅仅是让读者
《地理科学导论》是关于地理学思想、理论和方法的具有鲜明哲学性质的基础理论学术著作,是系列学术著作“地理学思想与方法丛书”中的一部,是地理学思想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成果,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系统阐述了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核心、学科体系、基本价值、研究范式、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现代发展等
《重庆文物考古论集(**辑)》共包含论文36篇,以重庆地区文化遗产的综合研究为主题。在文物考古版块,既有从地域角度的综述性研究文章,也有围绕大溪文化、巴文化、汉晋墓葬、宋代城址等方面的个案研究,同时亦包含炼锌、制盐、制瓷等极具重庆本土特色的手工业考古研究探索;在科技考古与修复保护方面,主要包含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数字考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和日本之间,除了战场上武力的较量,还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战。本书即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和日本之间宣传战的进行情况加以探讨,论述了中日两国宣传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分别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日本三者在抗日战争期间对于“敌、我、第三方”的宣传政策、宣传效果及其原因,进而探讨宣传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赞赏知识渊博者,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沧海桑田、岁月变迁的过程,能帮助我们预知天气变化和自然灾害,能因地制宜地安排生活和生产……可以说地理知识是终身受益的知识。本书从小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出发,逐渐引入地理知识,让读者小朋友们能对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知识产生兴趣,相信阅读完本书,你会发现,
记录的重要意义是在反思过程中提供佐证。学术记录在今天被标示为报告书,想为读者提供新的学术活动记录。这本书就是2018年11月第四届中国边疆学理论创新与发展高层学术会议的记录。从2013年首本《中国当代边疆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到2021年这本《中国边疆学理论创新与发展报告(2019)》,粗略但清晰地记录了中国边疆理论向中
“不学礼,无以立。”这是先贤孔子的至理名言。懂礼仪的女孩无论在哪里都受人欢迎,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女孩都应该学习礼仪常识,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展现自己的良好修养。本书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女孩在各个方面要懂得的礼仪常识,内容涉及仪表、坐立行走、服饰、日常交往、家庭礼仪等方面,可以帮助女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高礼仪方面的修
郭沫若,一个在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留下深深足迹的杰出人物,是在现代文化史上可以称之为大师的人物。本书在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进程的背景中,比较完整全面地记述了郭沫若一生(包括其少年时代、求学的经历)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活动,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本书部分采用了文学笔法,但不用文学虚构情节,所涉史实、史事、史迹均依据信史。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出版,自2000年至今连续出版,可谓近代史所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记录。本书系2018年卷,收入论文13篇,以实证个案研究为主,内容涉及清代政治、外交、晚清民国思想史、学术史、制度史、军事史等诸多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