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胡·哈勒是沙特当代著名的小说家,1982年至今,他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工作,2010年获得阿拉伯小说布克奖,时任沙特新闻文化大臣阿卜杜·阿齐兹·胡贾曾赞誉他为沙特文学大使。2012年利雅得书展,他的小说《迷误者的思念》获得*小说奖。刘东宁著的《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沙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学术界掀起了隐喻热,到了该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这股隐喻热漫延到了中国学术界,特别是外国语言文学界。近年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试图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隐喻对人类思维和日常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一千个人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会有一千个对莎翁诗中所创造的世界的不同感知和理解。这是读者对诗人在诗中使用的隐喻不同
本书主要以明清以来的各种体裁的文学文本为对象,旨在多方面地研究文学文本中描绘的广府图景包括广府地区的商业风情、饮食文化、礼仪习俗、岁时节庆、民间信仰、娱乐习尚、园林建筑等,揭示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以往研究广府风情的作品有很多,但缺乏从文学角度关照广府风情的视野,本书即是以此为切入点,全面介绍广府风情,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的文化地理版图上,贵州与其他地区相比,的确有差距,但亦有自己的特殊性。本书认为有关二十世纪贵州文学史的研究,应特别注重作家对地域历史文化的感受方式、提炼方式与表现方式。在发现、指出特殊性的同时,不能忽略贵州作家与主流文学的对话关系,尤其是贵州作家以自己的特点融入主流文学宏大叙事的渠道与方式。以此为原则,本书将清末
借个院子,喝茶、写诗、盖房子、晒太阳,在徽州的旧时光里,诗意栖居。在徽州,人们各自做点儿小营生,彼此尊重,从不争利,把日子过得缓慢温和。读者会在本书中看到一个徽州老院子被慢慢改造成民宿和文旅空间的故事,也会在文字中体会古城徽州的四季变换,以及牵着时光漫步的从容。
本书收录了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国资委青年理论研究会开展的2016年读书心得征文比赛奖、、、文章。这些文章围绕所读书目,结合青年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畅叙感想。文章内容丰富,主题鲜明,贴近时代,资料翔实,具有积极的启迪思路、开阔视野、评品作
为全面深入交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好地推动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于2018年8月召开“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解放区文学”学术研讨会。本书由参会论文辑选而成,展现了学者在研究理念与方法、史料挖掘与整理、作家作品解读等方面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前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的总体动向。
本书是王光明先生辑录写过的序跋博士论文评语、国家和教育部课题评语等。全书分三辑,第一辑是序,包括“《张枣诗歌研究》序等”共计48篇;第二辑是后记,共计21篇;第三辑是论文点评、课题审批评语及会议论文讲评。本书除常见的序跋外,辑录论文评语、课题评语等,不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可作为博士研究生及课题申报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从译介、语言、诗体、观念等层面,深入论析了现代抒情诗中“叙事性”的发生机制,具体呈现了现代抒情诗人在叙事性诗学实践中的多元繁杂面目。在此基础上,从抒情主体的叙事性话语、情事互动等层面,对叙事性的诗学形态——情境美学展开了理论上的探析。通过追溯“叙事性”的历史演变,重绘了现代抒情诗表意版图的变化,彰显了“叙事性”在现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从意象本质论、意象功能论、意象生成论和意象鉴赏论等方面探论;下篇撷取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食指、舒婷、于坚、戈麦、昌耀、余光中等十余位诗人的诗作进行系统的意象阐释,并就七月诗派和九叶诗人、顾城和海子等诗歌现象和诗人诗作加以比较分析。既有理论层面的整合和论析,又有实践层面的文本解读,在承接古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优势学科主办,旨在反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状况及其前沿动态的专业学术刊物,设有特稿、笔谈、书评、访谈、专题评论、前沿综述、会议纪要、项目动态、论点汇编、新资料、特藏文献等栏目。本书是第三辑,分为特稿、文学所记忆、前沿观察、明清文学丛稿、资料索引五个专题。
武平千年文脉,发轫于北宋初。本书旁搜博求,钩沉辑佚,选录了北宋初至现当代75位诗人514首诗词,或寓贤过客热情咏赞之玉声,或本邑乡贤喷薄而吐之珠玑,是迄今收集武平古今诗词最全的一部诗词集。这些诗词或纪事咏物,或抒情言志,文心深广,应作客家武平的缩微文学史、山川史、社会史乃至心灵史来读。选注者探幽索隐,对于作者生平及诗文
本书是先秦两汉言说问题的资料汇编,辑录先秦两汉经学、诸子、史学、集部著作中涉及言说问题的相关文字。文学是言说,言说是文学的一种根本属性,由此出发展开的文学研究会有新的面貌。本资料汇编对于中国文学和小说的言说研究具有文献汇集的价值,为研究者提供材料使用的方便。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英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涌现了像丁尼生、勃朗宁夫妇、罗塞蒂兄妹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在主题、体裁、韵律等方面表现更为多元,也有所创新和突破,为英语现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选译了26位作家共79首诗歌,主题与体裁范围较广泛。除维多利亚时代重要诗人,本译著也选译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四版)》是将叙述学研究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相结合的专著。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在当代西方小说批评理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小说的结构形态、运作规律、表达方式或审美性的认识,提高了欣赏和评论小说艺术的水平。本书旨在对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的一些主要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评析,以澄清有关概念
地理观念是人们对自己所生活地理环境的认知,它包含神话、审美、政治、信仰等不同维度,文学则是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中自然不可避免地寄予了他们对于地理的各种认识。在先唐文学发展过程中,地理观念的表达也是其不容忽视的主题之一。从殷商卜辞的巫风炽盛,到南北朝文学的山水勃兴,地理观念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学也发生了
在具体的观点和学术目标上,本成果不赞成传统词谱认定词调有“正体”“另一体”之说,而认为“如果承认词调的添字减字是填词中的一种正常方式,那么添减一字就不能认为是‘又一体’,这就和某一字位填词时可平可仄一样,某一字位也是可增可减的……同样的道理,韵脚、句法、读住等也是如此”。
《心在焉》为作者的管理随笔和读书笔记集,分三部分来阐述社会和技术的发展给组织管理带来的挑战以及其可能的应对方法。在d一部分“未来与今天”中收录的文章大多讨论在“未来已来”(机器人、无人店、网络普及)的情况下,管理者和员工的角色与作用。第二部分“理性与感性”中的文章主要包含两类:一类为组织管理中的理性实践和思考,另一类涉
本书依照中国当代文学史分期惯例,按时间顺序将改革开放40年文学分为新时期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后新时期文学(90年代)和新世纪文学(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分别分析每个阶段的社会文化语境,解读党和国家重大文艺方针政策的变化,选取每个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现象进行分析,以历史演进的脉络全面还原改
本书以章回体小说的表现手法,从清咸丰二年田兴恕入竿军起笔,一直写到1952年湘西王陈渠珍病逝长沙为止。全书以陈渠珍在政坛上的几起几落为主线,穿插描写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真实再现了大湘西那段风雨飘摇、血雨腥风、变幻莫测的沉甸甸的历史。全书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有数十人之多,如共和国的元帅贺龙、大文豪沈从文、大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