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中反映了北京大学十五年来开展义务兵征集的成果。十五年间,北京大学共有134名同学入伍,很多同学都用青春的笔触,记录下了入伍前的心路历程和退伍后的收获体会,这些构成了本书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本书分为“军营成长”“戍边卫防”“军旅情深”三章,通过入伍北大学子的自述,真实地反映了入伍北大学子的军旅情怀,展现了军旅生涯对
1911年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从帝国体系向现代民族国家的巨大政治转型,此后的任何一个国家政权都致力于推进这一进程在国家范围内的实现。1911-1958年,国家作为外部力量,以国家基层政权的进入主导了甘南藏区地方政治体系的演进,并最终完成了国家基层政权体系对甘南藏区旧有政教体系的更替。同时在经济、文化落后的甘南藏区,这
本集刊是专注于运河及其相关问题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所刊论文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也会刊登与运河有关的自然科学如地理、工程、水利、环境等方面的论文。主要专栏包括:“理论研究”,着力进行运河学及相关研究方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探讨;“专题研究”,探讨运河发展史、运河区域社会变迁、运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新书评介”,点评近年
《影视中的近代中国与世界》为通识课“影视中的近代中国与世界”的配套教材。以中国近代历史,尤其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为主要着眼点,选取相关影视作品,并以其为引子和切入点,讲解相关的重点专业知识。
《南开史学》强调以“南开史学”为主要特色,突出“实学”的研究风格,以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带动研究领域及题目的变革,具有鲜明的南开特点。《南开史学2020年第2期(总第30期)》为《南开史学》2020年第2期,总第30期,下设“中国政治思想史专栏”、“史学研究动态”、“中国近代史研究”、“华北区域史研究”、“
本论集精选牛先生各个时期发表的学术论文40篇,论文刊载于大陆颇有名望的学术杂志,如《中国史研究》《史学集刊》《史学月刊》《史学史研究》《人文杂志》《中华文史论丛》《考古与文物》《社会科学战线》《唐史论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学术界》,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国文化月刊》《历史月刊》等,其中二十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
西北民族论丛》以“西北民族”为研究重点,主要方向为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西北民族与邻国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等。从学科来讲,西北民族研究不仅涉及历史学中的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学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法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
《潮学研究》是由国际潮学研究会、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研究领域为潮汕历史文化、海外华人社会等。旨在加强国内外同仁间的学术交流,促进潮学研究方向的不断发展。《潮学研究》自1993年开始,每年在汕头大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等出版,后又以国际刊号形式出版。自出版以来,刊发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在国内外
《浙江乡镇志书研究》以文献学和史学史的视角为出发点,基于方志文献考录的成果,对南宋至今的浙江各类乡镇志书进行系统研究。梳理浙江乡镇志书的发展历程、阶段分期及其基本特点,综论古今浙江乡镇志书的体例体裁、命名方式、编纂特色、修志群体等重要问题,阐述浙江乡镇志书在史料文献、社会文化、文本记忆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夏鼐传稿》是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的第一部传记。作者根据翔实可靠的资料,运用朴实的文字,告诉读者:夏鼐怎样奋发勤恳,博览群书,知难而进,敢为人先,成为荣膺中外七个院士称号的一代学术大师。夏鼐作为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怎样为新中国考古学健康全面的发展做出贡献;怎样引航掌舵,为培育考古人才、端正学术方向、缔造严谨学风,不
嫩科尔沁部历史是蒙古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蒙古民族史还是清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从1593年“九部之战”到1693年献出麾下全部锡伯人,嫩科尔沁部同清初五朝四帝发生了诸多关系。《嫩科尔沁部与清初五朝四帝关系史研究》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清内秘书院”“清内国史院”“清内阁蒙古堂档”等满蒙文档案,将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早、使用时间久、空间跨度大的人工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其历史文化资源尤为重要。随着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有关运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研究成果较为丰硕,研究视角和领域不断拓宽。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带研究院和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联合编辑出版《运河研究年度文选(2018)》。该
40年来,我院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政治合格、学术领先、学风优良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中有一批年高德劭、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堪为学科史乃至学术史上的一面面旗帜。通过对他们的深度学术访谈和人生访谈,记录下他们孜孜矻矻、上下求索的治学历程,记录下他们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深邃思索,也记录下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本书是对2018年度“深圳学人”系列访谈的结集。内容是聚焦于人文社科领域,全面深入介绍在人文社科领域中深具代表性的一批深圳学人,立足学科背景,紧密结合深圳实际,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针对学人自身具体情况,实现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全面融合,生动展示深圳学人风采,彰显深圳学派建设成就。主编吴定海,武汉大学传播
19世纪末的古老欧洲濒临没落,20世纪初的文明大陆陷入蛮荒。欧洲国祚超长、疆域最广的哈布斯堡王朝也在民族主义的热潮和世界大战的硝烟中分崩离析。威廉·冯·哈布斯堡就生活在这个剧变的时代。他既是佩戴金羊毛骑士团领饰的帝国大公,又是披甲上阵的红色王子。哈布斯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陨落,让他建立乌克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一幅鲜活的游历图,诉说了音乐家自己的生活故事;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一次艺术思维碰撞的漫游,描绘了音乐家心中的千思万绪;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录了千百年来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让我们遨游在书中,感知这些音乐作品的美妙,来一场特别的音乐之旅。 本书是一本穿越时空的音乐旅行游记,分为时
本书首次系统展示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的珍品文物400余件,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秦汉至隋唐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四个大时期,以陶器、瓷器、青铜器、骨角牙器等器类为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文物出土地点涵盖广东省荣获的国家文物局历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遗址,如郁南磨刀山、英德青塘、博罗横岭山、“南海Ⅰ号”沉船,也包括其
栎阳城是文献记载的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都城,在楚汉相争之际先是项羽所封塞王司马欣的都城,后是汉王刘邦的都城,对刘邦完成与项羽的胜利与帝国的统一起到重要作用,并且还是西汉王朝的第一个都城。本书将历年形成且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的栎阳考古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并将历年来大量学者完成的与栎阳相关的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加以收集,以方便学
本书收录了最近十多年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等单位研究者在郑州地区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成果。内容包括郑州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地层、年代与古环境背景分析,多个遗址的发掘报告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等,集中反映了该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的**进展。
本书是一部关于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列里赫及其所倡议的《列里赫公约》的综合性研究著作。《BR》本书主要为2005年4月15日在圣彼得堡律师事务所举行的国际科学实践会议以及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第5~15届“列里赫遗产”国际科学实践会议的资料,充分肯定了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列里赫本人以及《列里赫公约》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