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敦煌服饰文化研究前沿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学者们研究的视角新颖、资料翔实、论证精辟,其中有关于敦煌与东西方文化交流历史的追根溯源,有关于敦煌壁画摹写传统和风格的探讨总结,有关于敦煌装饰图案发展脉络和继承应用的案例分析,有关于敦煌壁画和出土纺织品颜料和染料的科技鉴定,有关于敦煌服饰艺术研究和再现升华的展览展示,有关于
近代击败中国的西方,起初引起中国人的反思,是他们的器械精良、武力强大。而郭嵩焘的时代特殊性,则在于他指出了中西胜负不仅由于器的良窳,更由于道的得失;中西对抗不仅关乎力量的抗衡,更是文明的竞争。这可以说是中国人开始从文明层面认识西方的时代思潮的转捩点。而通过对郭嵩焘生平与思想的梳理,我们会发现他的独特眼光不仅从认识、观察
《中国文化论衡》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每年两期,旨在倾力打造中国文化研究高端学术品牌。主要刊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关的新研究论文及其他文章,常设栏目有专辑、专题、理论探讨、书评、学术动态、专家访谈等。欢迎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员赐稿。
收入文集的文章大致涉及清史研究相关理论和学术话语、清史研究具体实证性和研究性文章,以及相关研究单位、宣传单位召开的代表性学术会议的新闻报道。考虑到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学术话题涉及的时间跨度比较大、领域比较多,在筛选文章时,我们并未严格以清代为限,而是将对清史研究有启迪意义的部分成果也收录了进来,供学界参考。本书共收论文28
伊朗古称波斯,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地处东西方交汇点,是西亚的重要国家与战略要地。它盛产石油,属世界储油、产油大国,既给伊朗带来巨大财富,也引起当今发达国家的重视。它通过伊斯兰革命建立的神权政体,曾对伊斯兰国家的世俗政权提出“挑战”,产生很大反响,备受各国关注。历史上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伊朗政府
《韩国研究论丛》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集刊,连续性出版物,此前一年两辑,拟从2020年开始,改为一年四辑。本刊为CSSCI来源集刊。邀请国内外学者对韩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大栏目:政治、外交与安全;历史、哲学与文化。每期收录文章大约在20篇左右。由于目前仍处于征稿阶段,尚
《亚洲文明与亚洲发展: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7)》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亚洲文明与亚洲发展,亚洲文明互鉴的路径构建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会专家对古代文明及其与现代世界的关系、亚洲文明的特色、中华文明传统与当今世界关系等发表了看法,探讨了亚洲文明交流面临的威胁与机遇、非洲发展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及文明内部对话的紧迫性等问题,
《源心往事》旨在叙述一个古老村庄的历史和发展的渊源。源心村原为杭州市建德县所辖,建村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如今已被芝堰水库淹没。书中对村庄的历史、人文、由来,以及居民的来源作了历史性的回顾。第一卷以宗谱资料对接上古历史;第二卷对整个村庄的发展作了详细的叙述。共分九章。既有历史姓氏的概括,村人姓氏考证,有关历史轶事、村民业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系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一级学会——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主办的学术专刊。本刊主要刊载关于太平天国及晚清时期(1840-1911)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宗旨在于保持严谨扎实的学术风格,以客观、理性的研究理念拓展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本刊以武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武汉市及其城市形成发展所依托的主要区域为研究空间,刊发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和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学术性、应用性、综合性并重。为武汉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措施提供合理的参考,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做贡献,为地方学、城市学研究探索创新的理论和方
汤姆·霍兰试图以叙述史的形式填补史料与传闻之间的空白,帮助我们在轻信与过度质疑之间开辟一条追溯尤利安·克劳狄王朝历史的全新路径。从奥古斯都、提比略、卡利古拉到克劳狄乌斯和尼禄,这个家族主宰罗马的岁月是一个漫长的试验期,每个皇帝都在试探权力的边界。提比略从伟大的将帅转变为愤世嫉俗的隐士,卡利古
本书在结合作者主持和参与的考古发掘新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境内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中裴李岗文化方面主要探索了该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仰韶文化方面对彩陶及其承载的思想进行了研究,对龙山文化与早期国家起源特别是夏文化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该书有助于全面、深入地
本书是2007~2017年北京市大兴区采育西组团、黄村双高花园、康庄安置房、康庄C地块、首创机务队、青云店联宾、医学科学院、新城北区项目工程的考古发掘报告集。共清理汉、北魏、唐、辽、金、元、明、清时期墓葬161座,发掘面积4500平方米,出土陶、瓷、银、铜、玉器等随葬器物。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时代特点鲜明,为北京地区汉、
有关曾国的历史,文献记载极少,田野考古再现了两周时期曾国的历史文化面貌,本书紧扣当前学术研讨的前沿,以曾国铜器铭文考释为基础,按铭文考释、归属繫联、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名物制度等章节布局谋篇,以基本材料考证为基础和依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讨论有关问题,对两周时期曾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及制度等方面多有讨论,立足基本考古
本图集甄选了38幅汕头最珍贵、**代表性的疆域图与近代城市地图,时间上起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下迄于1948年。本图集作者对这些地图逐一进行整理、考订地图相关信息。本图集全面反映了此类地图的演化脉络以及汕头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本图集的出版,无论是对汕头城市史还是对地图学史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书围绕“丝绸之路考古”专题,共收录学术论文22篇。论文结合考古资料,从墓葬、器物、图像、技术、宗教、手工业等多个领域进行讨论,主要探讨了古代中国文化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推进了海陆“丝绸之路考古”相关问题的研究。
《附录》将涉及辽西区青铜时代考古的文献汇编成目录。本书对推动北方地区的考古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本书的英文原版书FacesoftheGenome是分子生物学的摇篮一一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草图完成20周年之际组织撰写的一本特殊纪念册,书中云集了62位伟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各国杰出代表人物,用好友tz述的小传配上一张素描画像的方式,描绘了这些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其成长、共奋战,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和事,体现了他
本辑收录川大考古学系在岗教师和部分离退休教师撰写的学术论文26篇,涉及史前考古(旧石器时代美术考古、西南地区古人类、内蒙古赵宝沟文化)、商周考古(西周诸侯国铜器生产与流通、战国玻璃制造)、西南考古(西南夷发饰、四川战国铜胄、天府广场出土石犀、秦汉蜀地移民、四川汉代画像砖与东汉崖墓建筑)、宗教考古(南齐永明元年造像碑、川
本书是2017年中俄西伯利亚联合考古项目的工作报告,介绍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在西伯利亚地区开展旧石器时代遗存调查与试掘、古代欧亚草原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公众考古等方面的工作成果。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项目前期重庆科技考古学者考察西伯利亚地区古代文化及遗产保护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