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以王元院士的数学研究经历为主的自传体访谈录。《BR》前3章记录了王元的童年与求学经历;第4,5章详细回溯了王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从动机到方法创新及国际评价;第6,8章介绍了王元从事应用数学研究的途径及见解;第7章记述了他在代数数论方面的工作;第9章描述了王元在数学史方面的工作与体会;第10章简述了王元在
《唐廷枢研究》是澳门科技大学唐廷枢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以唐廷枢为代表的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影响和突出贡献的人物群体,香山(包括珠海、中山、澳门、上海等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历史地理,澳门与香山历史文化,澳门、香山与中国近代化等为主要研究领域。目的是研究历史,服务现实,深入挖掘唐廷枢等近代历史人物的宝贵精神遗产,为国家
本书是云南大学印度研究院组织编撰的印度国情报告系列第5本。本书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附录四个部分,综合介绍了2017~2018年印度国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出现的变化,分析了各方面呈现的新特点,重点关注了洞朗对峙与中印危机管控及影响因素、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变化及影响,收录了印度大事
故宫,有着辉煌的建筑、精美的文物,也有着无数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和故事,但只有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建筑、文物中真正融入人的生活,才会更深刻地体会紫禁城的光彩,更真切地感受她的温度。本书现在就以20至30个宫廷生活的侧面,从故宫谈起,一处景物带入一段历史的话题,以历史的角度来了解故宫,以故宫实地为线索阅读历史。
中国历史书写深受海洋史观影响,导致中国历史叙述“权重”发生偏移,以19世纪中叶以来通商开埠为基础的东西关系“冲击-回应”理论大行其道,直到拉铁摩尔中国“亚洲内陆边疆”研究恢复以南北关系为中心的“大陆史观”之后,“过渡地带”作为中国历史的中心才受到重视。本书以中国西北为例,以地缘与空间视角下的农耕、游牧与绿洲互动为切入点
本书选取北溪流域的开发主力金沙、银塘、玉兰、碧溪四个村落为典型进行田野调查,结合对民间文献与官方史志的利用,较清晰地勾勒出唐宋以降北溪中下游区域社会的历史变迁,并对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区域社会变迁的原因、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对不同家族对九龙江北溪中下游的开发、家族势力的消长及其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的分析,既有对传统观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既没有变得更加简单明了,也没有变得更加充满和平。在精彩纷呈的《西方通史》最后一卷,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教授不仅引领读者走进我们当代的历史之中,而且紧迫及时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当前的危机所在。
《西北民族论丛》以“西北民族”为研究重点,主要方向为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西北民族与邻国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等。从学科来讲,西北民族研究不仅涉及历史学中的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学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法学、经济学等人文社
《郭沫若研究》为郭沫若纪念馆主办的集刊。本书为总第15辑。全刊以郭沫若及其创作研究为主线,分为郭沫若与新中国、文学研究、史学研究、生平思想、翻译研究、海外研究、史料辨证、文献辑佚八个板块,涉及郭沫若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及变化、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思考,《屈原》演出的舞台美学与文化政治,郭沫若忠义观念的家族原型,以及若干珍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到今天,当代史学在观念、方法和研究范围上出现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本书从“人物、派别、焦点”三方面入手,描述、分析和讨论这些变化,突出了这一时期与20世纪上半叶之间的不同,从而为中国学界提供一部内容新颖、架构独特的著作。本书的这些史学新潮反映了当代史学所面临的挑战,而深入思考和应对这些挑战将有助我们
本书是“拜占庭三部曲”的第一卷,从君士坦丁的诞生乃至之前的戴克里先“四帝共治”时代讲起,在公元800年圣诞节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时收尾。在这近500年的时光中,这个罗马帝国见证了君士坦丁、查士丁尼、希拉克略等多位皇帝的光辉,也不断面临着周边蛮族的入侵和袭扰。自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以来,拜占庭帝国作为基督教世界的东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6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6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
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人以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用来表示人的生年的一组文化符码。十二生肖浓缩农耕文明而形成的时间空间序数符号系统及其应用习俗,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文化遗产。本书引用大量文献史料,介绍十二生肖的由来,介绍相关民风民俗、典故传说等,多方面展现了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本书图文并茂,娓娓道来,既富于知识性,又注
本书是汪篯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发表的文章和相关文章的结集,主要分为汪篯先生的学生、晚辈对其生平、与其交往的回忆,对汪篯学术成就和研究特点的评述,汪篯先生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其中对汪篯的回忆和学术的评述提供了许多以往不为人知的关于汪篯先生的资料,为建构新中国学术史保留了许多珍贵的资料。此外本书收录的学术论文来自国内唐史学
赵文津自传
本书是“拜占庭三部曲”的最后一卷,也是这部宏大史诗的高潮之作。本卷继续讲述了1081年亚历克修斯·科穆宁即位的历史。此后,在失明的耄耋老人、诡诈至极的威尼斯总督恩里克·丹多洛的率领下,第四次十字军给君士坦丁堡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拜占庭时代的晚年岁月充满哀怨,陷入与奥斯曼苏丹痛苦而漫长的争斗。1453年,这个曾横跨欧亚非大
本书是“拜占庭三部曲”的第二卷,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将皇冠和罗马皇帝的封号赐予查理曼开始,在不到300年之中,拜占庭帝国继续经历着国内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动乱,以及来自哥特人、保加尔人、萨拉森人等外族的骚扰。在“保加利亚屠夫”巴西尔二世执政时期,帝国达到巅峰,却在1071年的曼齐刻尔特之战惨败于突厥人,走向衰落。然而
《中国太极星象村古民居壁画》通过对中国太极星象村俞源的50多幅古民居壁画进行进行系统研究,介绍了俞源村及其姓氏来源,俞源村古民居,壁画的空间布局、样式、特点及不同题材壁画释义等方面内容;从生活美学、壁画艺术的角度出发,将艺术作品与地方历史人文、民俗文化相结合进行研究。
《如皋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江苏卷》按照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江苏省、南通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和江苏省、南通市委党史办公室关于编撰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的意见,以地方党史专著和文献为依据,以老区发展为主线,以老区人民为主体,记述了1921-2018年如皋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日本战败投降,在这场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中,给中国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灾难。在这场规模巨大的侵略战争中,日本为了实现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计划,同德国和意大利结成了法西斯军事同盟。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