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造物都会被赋予人的意志和欲望。本书抱着探究器物意欲的初衷,从“道”和“用”的层面,以史前陶器、玉器;商周时期青铜器;两宋宫廷瓷器;民间剪纸、皮影以及现代建筑、产品、招贴设计为重点,对设计造物的“利”与“害”进行了一番解读。
本书着力探讨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江藩其人其学,内容涉及江藩的生平、交游、著述以及江藩在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江藩具有宗奉汉学,兼顾宋学,又糅合佛学的治学思想,所著《周易述补》《尔雅小笺》《乐县考》《隶经文》等皆有独到之处,尤以《汉学师承记》扬名后世。经学深湛之外,江藩又有史学融贯、子学博杂的特
本书对宋代社会保障的灾害赈济、贫民救助、仓储救助、官员优恤、军人优抚、医疗救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以使我们对宋代社会保障具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宋代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文化运行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本书资料翔实,论述严谨,是一部理论性和学术性较强的学术专著。
本书以新疆吐鲁番地区所出中古官府杂帐簿文书为研究对象,探讨上迄十六国高昌郡,经阚氏、麹氏高昌王国,下至唐代西州时期,中国地方政权及统一王朝治理吐鲁番地区的经济、政治制度。北凉计赀出献丝帐、阚氏高昌某郡綵毯帐、唐某年西州高昌县更簿、开元时期北庭客使领料钱抄等吐鲁番出土官府帐簿文书,进一步证明2000多年前新疆吐鲁番地区设
《韩国研究论丛》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创刊于1995年,一直秉承“前沿、首创、权威”的宗旨,致力于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发表文章涉及朝鲜半岛问题研究的各个领域。全书设有政治、外交与安全;历史、哲学与文化;社会、经济与管理三个专题。
《说不尽的盛唐:隋唐史二十讲》以作者多年来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授的隋唐史课程为基础,经过多次整理、修订,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地叙述了隋唐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经济文化成就、重要制度之兴废及发展脉络等,均有深入精当的解读。对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在造就盛唐中的作用,对于文化、宗教、艺术诸方面的成
本书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建筑学等融贯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对国内外遗址和大遗址保护历程回顾的基础上,分析构建中国大遗址保护理论与方法的必要性;基于对大遗址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辨析,提出大遗址景观论;在价值论、系统论、控制论、人地关系论和有机更新理论的指导下,对大遗址的价值、保护技术措施、展示与解说、保护利用
《西部考古》是在西北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考古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考古学与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陕西省特色学科建设项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下,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
本书报道了2014~2015年河南登封方家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对遗址的发掘过程、地层和遗迹、年代、古环境背景、遗物埋藏情况、遗存空间分布进行介绍和分析,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介绍了各层位石制品的发现情况,着重对沟状遗迹(G1)内的石制品进行描述和初步分析。
古代壁画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形象资料最能够全面体现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因其脆弱性和珍贵性,古代壁画保护研究是当前文物保护中最为困难的课题之一。本书针对三处干旱环境下的文化遗址,依据文物保护的理念和步骤,按照现状调查、环境监测、病害研究、壁画修复材料和工艺筛选研究、壁画修复试验、修
《创意城市学刊》原名《杭州学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改版后,学刊突出创意城市研究主题,致力于创意城市学学科建设,突破地域局限,集聚学术力量,为创意城市和创意文化建设做出积极努力。学刊主要设有特稿、创意经济研究、创意文化研究、创意社会研究、创意人才研究、创
本书立足于19—20世纪东亚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并选取东西方主要国家近代以来发展变革的经验,尝试归纳、总结东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的现代化模式与现代化道路;着重对现代化与发展理论的探讨,涉及历史学“现代化范式”与其他史学范式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关注当代历史学和历史
本书为2018年9月15-16日召开的“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博士生论坛的论文结集成果,分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思想与变革、欧洲近现代的军事与战争、欧洲大陆的秩序与和平、欧洲各国的历史与文化、欧洲一体化的危机与挑战五个部分,内容涉及欧洲民族国家历史、欧洲国家间的交流与互动、欧洲战争的教训与启示、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与现实等方面
本书评述了贺敬之从出生到耄耋之年漫长而独特的人生历程。撰者从传主的革命人生道路和文学创作道路的内在联系上入手,详细描述了贺敬之如何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逐渐成长为一名著名的剧作家、诗人、文艺理论批评家、革命文艺家、党政部门文艺战线重要领导人的过程。撰者还条分缕析地论述了传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成就,如《白毛女》《放歌集》
本书是第三部系统介绍“俄罗斯学”在中国起始、发展、历程、现状的文集。本辑增加了“人物志”栏目,在这一栏目中浓墨重彩地回顾了为新中国“俄罗斯学”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曹靖华、姜椿芳等老前辈们的生平,以及李静杰先生50年的科研生涯。而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机构这两个栏目中,重点介绍了我国对俄罗斯经济学科的研究,以及社科院外文所俄罗斯
本书是国内记录残障女性生命故事的少数著作之一。书中涉及20位残障女性,她们所在的城市不同、年龄不同、障别不同,人生经历也各不相同,从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年女性,到接受过20世纪初期国内首批融合教育的大学生,再到走出国门进修的残障学者;从怀有梦想的创业者,到安居小镇的社区店长,到从事残障事业的一线勤恳社工,再到回归
早商二里冈时期中原文化对外曾形成了大范围的影响;不过到晚商殷墟时期中原文化势力则从周边地区退出,呈现出收缩的局面。本书以中原文化影响下的南方为考察区域,系统梳理长江、淮河流域商时期的考古材料,揭示二里冈下层第二期至殷墟一期前后(约公元前1500~1300年)中原文化在南方地区的影响格局及其从这一区域阶段性的消退过程,并
本书是《乡愁里的广东》的系列寻访和思考,在聚焦于村落和乡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甚至可以说是更角落、更边缘的一些地区,比如,南粤古驿道、非遗、美食、海岸线等,以及这些文旅元素背后鲜活的历史人文故事。本书以严肃、专业、优雅的历史人文地理读本,发现和讲述岭南大地上,最安静的风景,最沉默的文明。
2019年9月-11月,由21家文博机构协办的“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展览共展出反映中国织绣历史概貌的文物170余件(套),不乏常见于历史和工艺美术史教材中的“教科书级”文物。
《长安学研究文献汇刊·考古编·金石卷(第十三辑)》匯編清、民國金石著作《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秦汉瓦当图》《秦汉瓦图记》《唐风楼秦汉瓦当文字》《昭陵六骏赞辩》《瘞鶴銘考》《石門碑醳(附:石門碑醳補)》《長安獲古編》《求古録》《金石存》十種,希冀爲長安學、地方史、學術史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資料,以促進學術研究及社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