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更多
新书推荐
更多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全部 分类索引
  • 上古礼制遗存与文论形态研究
    • 上古礼制遗存与文论形态研究
    • 余琳著/2023-5-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定价:¥79
    • 本书旨在研究上古礼制遗存与古文论早期思想的相关性,分为四个章节,其内容概括为以下四方面:(一)从考古遗存看三代审美风尚。上古三代虽时代久远,但其中蕴含的早期审美经验、审美心理机制等为后来文论话语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前理论准备,而三代考古出土的实物遗存则可与传世之审美心态互相对比印证,获得两者在感性上的关联性。(二)从符号构成角度切入古礼表意机制研究。上古礼制是统摄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庞大意义网络。礼仪表意虽与语言体系不同,但蕴含了与言语相似的构思机制,如概念对举、写实与象征的体认等,因此在内在话语的

    • ISBN:9787522718200
  • 评价融入学习
    • 评价融入学习
    • 蔡旻君著/2023-5-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定价:¥119
    • 信息时代随着知识的快速增长,教育对人的终身学习能力需求在持续增加,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的时代,未来评价与当前评价最大的区别就是学习者是否意识到自己在被评价。未来评价将从原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对学习和发展产生厌恶的工具,变成保障学生高水平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措施,教、学、评趋于一体化。全书共有八章,包括研究缘起、历史研究、现实分析、理论探讨、实践应用和结论建议共六部分。

    • ISBN:9787522717128
  • 橘黄色的浪潮
    • 橘黄色的浪潮
    • 王凯著/2023-5-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定价:¥85
    • 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是印度最大的右翼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本书采取社会运动理论的分析视角,从政治机会、资源动员和框架建构三个维度切入,系统阐释了1925年该组织成立以来对印度社会政治发展的深刻影响。

    • ISBN:9787522716046
  • 词体的唐宋之辨研究
    • 词体的唐宋之辨研究
    • 符继成著/2023-5-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定价:¥148
    • 本书从唐宋文化转型的理论视阈出发,全景式地呈现了词这一文体中的“唐音”与“宋调”两种审美范型从唐至清的形成、发展、接受过程。本书认为:词中的“唐音范式”萌芽于盛、中唐,形成于晚唐五代,由《花间集》奠定了主导风格,至北宋则变化而极盛。词中的“宋调范式”从柳永发端,在北宋后期分化成“东坡范式”与“清真范式”,至南宋的辛弃疾与姜夔而臻于完善。唐五代北宋词以“唐音”为主,南宋词以“宋调”为主。关于词体唐宋之辨的理论探讨始于北宋后期。金元明清词坛的创作与理论大都处于唐宋两种词统的影响之下。其中,金元词坛总

    • ISBN:9787522718743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态研究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态研究
    • 张先亮,王倩等著/2023-5-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定价:¥136
    • 本书主要以语言学理论、语言生态理论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文献综述、理论推导、语料统计、问卷调查、访谈、测试、评估等手段,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类城镇语言生态作了较为全面考察。尤其是对不少理论问题提出我们的主张,比如语言生态的属性特征、语言生态在新型城镇化中地位和作用、新型城镇与市民语言能力的关系、特点、功能等、语言与贫困的生态关系作用特点、新型城镇与语言服务的关系、语言服务的生态平衡及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等等,并以语言生态理论为指导,对一些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包括从语言生态位理论研

    • ISBN:9787522717937
  • 跨文化视域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
    • 跨文化视域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
    • 安裴智著/2023-5-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定价:¥118
    • 本书系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昆曲文化身份问题的理论专著,针对学界存在的矮化昆曲的诸种情况,本书立足跨文化的理论视野,借鉴西方文化研究中“文化身份”理论,从分析昆曲长期被误读的原因入手,探讨了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语境中昆曲文化身份回归的过程与策略;从国家形象建构的角度重新解读与定位昆曲的文化身份,探讨昆曲文化身份的跨学科、跨文体特征与表现形态,从古典韵文学、雅乐文化、曲唱美学、戏曲文学、表演体系、活态遗产等方面系统阐释昆曲的多维美学内涵与文化特征,对昆曲在建构国家文化形象中的象征意义作了较为系统、严密的论

    • ISBN:9787522715254
  • 杂剧在元代的传播研究
    • 杂剧在元代的传播研究
    • 张硕勋,王晓红,常嘉容著/2023-5-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定价:¥128
    • 元杂剧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趣,同时也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是元代社会的“活化石”。尽管对于它的研究成果非常繁杂,遗憾的是,传播作为其存在方式的最好证明和实现价值的主要手段却往往被研究者们所忽略。因此,本研究立足于传播学视角,将杂剧艺术视为重要的传播媒介,通过拉斯韦尔的5W模式对其进行了考察与研究。本研究在充分利用传播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文献阅读和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元杂剧在鼎盛时期的生成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进行传播和扩散的。这不仅在一定

    • ISBN:9787522715889
  • 遗产保护新理念
    • 遗产保护新理念
    • 户晓辉著/2023-5-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定价:¥69
    • 本书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个文化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作为整体来阐述遗产保护新理念及其与当代中国民俗学的内在关联和价值同构。遗产保护新理念,一指遗产保护的新理念,二指遗产保护着新理念,即遗产保护的间接对象和终极目的是新理念。所谓新理念,就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为基础的现代文明理念,也就是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所谓文明的内在精神或内在的文明,“外在的文明易取,内在的文明难求”

    • ISBN:9787522718170
  • 剑桥古代史
    • 剑桥古代史
    • [英]埃夫里尔·卡梅伦,彼得·加恩西等编/2023-5-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定价:¥256
    • 第13卷在时间上涵盖公元4世纪,从337年君士坦丁之死到5世纪初,终结于425年前后狄奥多西二世(408—450年)的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段,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去世时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还有当时人和下一代人所见的378年罗马军队被哥特人在哈德良堡打得惨败,410年阿拉里克入侵意大利、劫掠罗马城,这是罗马帝国西部解体的第一阶段。随着狄奥多西二世在君士坦丁堡统治的开始,出现了更有特点的东部治理方式。其治理能力以都城的急剧扩张为基础,在6世纪靠着东罗马查士丁尼的能量发起了一场“重新征服”西部的战争

    • ISBN:9787522710532
  • 技术与认同
    • 技术与认同
    • 黄俊华著/2023-5-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定价:¥88
    • 关于社会认同的研究,以往多集中于社会学领域。本项研究引入传播学的视角,以手机媒介使用行为作为自变量,从传播过程和传播机制等向度来探讨手机媒介使用行为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影响。本项研究从“手机媒介使用如何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建构”这一问题出发,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进一步分解为文化认同、群体认同、地域认同、地位认同、职业认同和政策认同,以之作为社会认同的主要构成。通过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手机媒介使用行为,分析媒介使用行为对其社会认同建构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以及探寻手机媒介影响新生代农民工

    • ISBN:978752271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