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合作研究是构建复杂地理模型的理性选择,可为跨领域、跨学科和跨组织的地理学家提供一个分布式协同地理建模的研究平台。《基于Holon的分布式协同地理建模理论、方法与应用》引入具有协作和自治双重特性的Holon控制理论,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基于Holon的分布式协同地理建模控制模式框架,梳理了分布式协同地理建模总体过程、团队
本天文年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可供一般天文和测量人员使用,大地测量、航海、航空等工作部门用的历书可以采用基本数据编算。
空间信息的基本概念、空间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空间数据模型与组织管理、空间信息多尺度与可视化、空间关系与空间分析、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以及空间信息科学新技术进展等重要内容。
本书以卫星星座对地覆盖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形式化的方式与手段,将星座对地覆盖问题描述为一个以卫星、地面目标和时间为三要素的函数,提出了覆盖函数的概念,构建了一套形式化符号系统,以这三个要素为要点对该函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研究,并对覆盖问题的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进行分析,同时,基于上下确界理论,为所有覆盖问题构建了统一的算
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之下,《引力与惯性力的分离》系统研究引力与惯性力的分离问题。基于后牛顿近似,研究引力场的高阶微分结构,特别是黎曼张量的本质属性,通过考察测地线偏离方程和世界线偏离方程,论证在非常一般的条件下引力与惯性力的可分离性。《引力与惯性力的分离》力求简明扼要,注重内在逻辑关联,注重严密的推演体系。
本书总结和提炼了“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成果中对华北克拉通物理化学性质、地壳-上地幔结构、岩浆作用、构造演化、成矿效应、破坏机制等方面的科学认识。第一章从基底构造格局、早期陆壳生长与克拉通化以及稳定阶段的岩浆-沉积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华北克拉通的形成与稳定阶段的演化历史。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叙述了华北克拉通破坏
华北克拉通破坏图集
本书是一本关于第四纪冰期的科普读物,内容涉及冰川、冰缘地貌,冰期记录、冰期中自然面貌、冰期中的生命世界和人类演化,冰期序列、冰期天文学说、冰期天文理论面临的挑战,目前全球变暖与未来预测,等等。最后附录地球历史上更早发生的冰期研究信息。
《中国积雪地面观测规范》从积雪地面观测属性的定义、积雪剖面属性的观测规范、积雪综合观测场设置、积雪样方观测4个方面介绍积雪地面观测规范,具体内容分为6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地面观测的意义。第2章对积雪地面观测常见的积雪物理属性、化学属性和电磁波属性进行定义。第3章介绍各积雪属性的观测规范,包括使用仪器、观测步骤和注
本书共十章,坚持科学分析、突出重点,从宏观政策、对策应用相结合的角度系统阐释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条件、面临形势、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等。前三个章节重点分析了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基础和基本形势。第一章基于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维度分析了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基础。第二章是有关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评估研究,并从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