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技术已成为近地空间环境监测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且其应用创新依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GNSS技术变革了原有的地表和大气监测方法,并且与大气科学、水文学和海洋学深度交叉融合,已成为这些学科发展的新动力。已有的GNSS气象学已不能充分涵盖GNSS领域的应用创新,亟需对最新进展进行总结、梳理和整合,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
每次大地震之后,整个地球都会像铃铛一样响彻几日。在世界各地的地震台站上都可以观测到地球整体的自由振荡或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面波。在本书中,F.A.Dahlen和JeroenTromp系统阐述了全球地震学的理论方法,描述了用于确定地球内部三维结构和震源机制的简正模式及体波和面波方法。作者对全球地震学研究的历史以及取得的
全书讨论6种线性组合和10种面积组合,阐明线性组合“方向特性”的物理实质,指出过去关于线性组合的一些误解或不严谨观点;首次详细介绍等腰梯形加权组合响应和脉冲波线性组合响应;系统介绍10种面积组合中9种的普适性组合响应函数,并从理论上分析各种面积组合的特点和优缺点,分析鸟爪形组合等“异形面积组合”的固有缺陷及其衰减干扰波
点云是分布在三维空间中的离散点集,也是对物体表面几何的离散采样。三维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点云数据的获取更加简单方便。但是,由于测量环境的干扰和测量对象的材料反射问题,三维测量数据会包括含各种噪声、离群点,且特征采样不足。另外,由于大尺寸测量对象的结构限制,通常需要多次拼接,噪声、细节丢失等现象更为严重,严重制约了点云
本天文年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可供一般天文和测量人员使用,大地测量、航海、航空等工作部门用的历书可以采用基本数据编算。天文年历从1969年开始,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历算研究室编算,经历了两次大的改动,第一次是1984年,第二次是2005年。自2009年起,岁差模型采用IAU200
本书旨在利用天空地多源异构观测大数据,完成对公共安全事件的智能感知与理解。首先,系统总结公共安全大数据、深度学习、视频结构化描述、语义网与知识图谱、大数据安全相关的基础技术,为天空地多元异构大数据分析处理提供支撑;其次,通过数据汇聚、数据分析、模型预测、数据协同技术来构建公共安全事件预警预测协同链;最后,介绍公共安全事
本书主要介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原理和技术。全书共9章,分别阐述GIS发展与应用、网络GIS基础、空间数据网络存储技术、移动GIS技术、P2PGIS技术、GIS云技术、网格GIS技术、网络GIS软件工程与工程伦理、常用网络GIS软件等内容。书中前8章均附有习题,以加深读者对网络GIS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本书是作者继2011年出版学术专著《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的理论与方法》后又一创新性研究成果,包含作者近年来对地理信息服务领域的理解、深耕和探索,为突破当前地理信息服务存在的服务关联缺失、协同缺乏等瓶颈问题开创研究新思路。本书可供从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空间信息等研究的学者参考,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师生阅读
本书分为十四章,涵盖了含水介质地球物理基础、直流电阻率法与激发极化法、感应电磁法、探地雷达法、浅层地震法、重力法、测井法、航空地球物理、实验室尺度的地下水地球物理方法、含水系统结构、非饱和带水分运移过程、污染物运移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污染治理地下工程的主要研究方法等基本内容,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地下水地球物理的主要理
本书对怒江峡谷段城镇场址地质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共11章,第1章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高位复合型链式灾害成灾机理研究进展、高位复合型链式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研究进展、活动断层及其避让距离研究进展、建设场址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等方面;第2章区域地质环境背景,介绍高山峡谷区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