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南海北部主要盆地泥底辟/泥火山形成演化及其与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主要控制影响因素、泥底辟/泥火山形成演化与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运聚成藏的成因联系与时空耦合配置关系、不同类型泥底辟/泥火山伴生油气藏及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运聚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等。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预测了其油气资
本书将海洋发展置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框架中加以考察,以挖掘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内涵为基础,以分析构建指标体系的时代价值为出发点,以明确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为导向,进而基于内涵概念操作化而确定综合评价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的要素分解,*终构建能够准确评价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以评价结果为立
《海洋史研究》史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史研究中心创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是CSSCI来源集刊,自2018年起改为每年出两辑。每辑收入约20篇文章,设专题笔谈、专题论文、学术述评等栏目,每期根据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的变化组织专题论文,体现了国内外海洋史研究的学术前沿。本辑是《海洋史研究》(第十三辑,)收录专题论文18篇及学术述评3
本书从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的机理和数值模型出发,逐步延伸到海咸水入侵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土壤盐渍化、重金属含量变化,景观格局变化,最后对莱州湾南岸的环境地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咸海水入侵地区的土地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黄土地貌继承性研究是揭示黄土地貌二百余万年来发育、演化机理的关键环节,也是黄土地貌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前人对黄土地貌继承性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初步探讨了第三纪古地形对当今黄土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但是,目前对黄土地貌继承性的成因机理、影响程度及区域差异性等问题尚未形成共识。数字高程模拟(DEM)及基于DEM的数字地
矿产资源勘查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的活动。相对于陆地,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查的情况更为复杂,开采难度也更大。由于海上勘查投入巨大,加上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的勘查和评价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与之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尚不成熟,用于资源勘查的技术手段也相对匮乏,因此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的勘查难度很大、风险很高。目前各国还
本书分为海洋区域经济、海洋产业经济、海洋金融与贸易、海洋科技管理、海洋文化产业以及国外海洋开发六个部分,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海洋区域经济部分运用相关的经济学模型,获得大量精准数据,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海洋产业经济部分对中国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和发展海水养殖产业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海洋
本书涉及中子星和脉冲星天体物理学,这是伴随空间科学和地面射电望远镜进步的新学科,涉及卫星探测的天体高能现象和能谱与时变的数据分析,依此研究致密星体,主要包括中子星/脉冲星的高能爆发、核辐射X射线到射电辐射,此书涵盖中子星天体物理基本内容,以及在双星系统中,吸积加速形成毫秒脉冲星的描述。我们汲取这方面国际最新科学成就,将
上扬子是我国最早开始页岩气研究并首次取得商业开发突破的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形成条件优越,但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且后期改造强,为勘探开发带来了挑战。全书对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发育地质背景、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开展了有利选区及资源评价。
本书是作者在南极内陆完成的我国第一张大比例尺地质图(东南极1:5万格罗夫山地区地质图)及其说明书。书中对位于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格架与构造变形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析;阐述了普里兹造山带碰撞造山、造山后伸展及晚期造山带破碎的整个演化过程;格罗夫山地区冰下地质研究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