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史研究》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创办的专业学术集刊,自2018年期每年出版两辑,每辑收入约20篇学术文章,设专题笔谈、专题论文、学术述评等栏目,根据学届关注点的变化收入相关的专题论文,体现了海洋史研究的学术前沿。2021年获得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性集刊资助。本辑是集刊《海洋史研究》(第十九辑),收入海洋史研究专题论文20
本书通过开展咸水定位灌溉棉田安全性评价研究,探明咸水畦灌和沟灌下的水盐运移规律,得出灌溉水矿化度阈值。通过开展微咸水滴灌调控滨海重度盐碱地研究,提出滨海重度盐碱地农业水盐调控三阶段理论,初步建立滨海盐碱地咸水滴灌原土水盐调控农业利用技术体系。通过文献综述和室内试验,总结提出外源物缓解植物盐分胁迫的7个作用机制,并验证盐
本书共分为6章。第1章从极寒海洋环境与材料科学结合研究角度出发,总体介绍了极地船舶、极地平台、极地考察站、超低温特殊用途船舶等对低温材料服役性能的需求。第2~5章在课题组多年研究成果支持下,以海洋极寒环境服役钢铁材料为主体,介绍了船级规范的要求以及实际冰区环境对钢材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冰区摩擦磨损性能等的影响,以及极
本书以收集到的南海海洋化学历史科考资料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南海北部、南海海盆及南海南部的部分区域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海水化学特征,建立了对南海海水化学的基础性认识,并且以年尺度对南海氮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了分析;在同位素海洋化学方面,获得了同位素在南海北部和中南部水体中较为全面的分布特征,基于同位素示踪探讨了相关的海洋
本图集系统总结了作者团队近二十年对中国西部大型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地质研究何勘探实践成果,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体系,形成了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油气地质综合剖面、构造演化、古地理特征及演化、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等油气地质图件的系统编制规范,并进行了
铀矿资源在康滇地轴广泛分布,且铀矿化类型丰富,有花岗岩型铀矿、火山岩型铀矿、砂岩型铀矿、碳硅泥岩型铀矿、变质岩型铀矿等,尤以变质岩型铀矿更为重要。近年来在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先后发现了一系列产于元古宙地层中的铀矿(化)。根据铀矿赋存地层和岩性,产于元古宙地层中的铀矿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产于混合岩中的粗粒晶质铀矿及特富
黑潮是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向北流动的一支强西边界海流,其在日本岛以东的续流部分被称为黑潮延伸体。黑潮延伸体上方的北太平洋中纬度大气中存在一条约呈东西向的气旋和反气旋活动活跃带,称为“北太平洋风暴轴”。北太平洋风暴轴与黑潮延伸体海温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在中纬度海气耦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书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阐述了
为有效促进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本书在总结国内外雨水资源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区域雨水利用技术提出了一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计算方法,并基于计算结果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雨水利用技术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以雨水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值**为目标,借助规划求解模型建立了一套雨水利用适宜模式求解方法。最后
本书重点介绍了矿物材料的基本概念、矿物学基础、晶体结构、表/界面特性、精深加工理论、表面改性及功能化原理、复合结构设计等共性科学基础。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矿物材料概述(概念、发展趋势);矿物学基础(成因、结构演变、物性等);矿物材料晶体结构(概念、典型硅酸盐结构、构效关系等);矿物材料表面与界面(几何特性、表/界面能、
矿物材料制备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也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之一。本书围绕先进矿物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矿物材料高效、高值、绿色、低成本制备技术;矿物材料工艺流程的简短化和智能化;矿物材料形态、粒度和性能的精准控制;矿物材料组构、加工、性能和用途一体化。全书共10章,主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