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史研究》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创办的专业学术集刊,自2018年期每年出版两辑,每辑收入约20篇学术文章,设专题笔谈、专题论文、学术述评等栏目,根据学届关注点的变化收入相关的专题论文,体现了海洋史研究的学术前沿。2021年获得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性集刊资助。本辑是集刊《海洋史研究》(第十九辑),收入海洋史研究专题论文20
本书以收集到的南海海洋化学历史科考资料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南海北部、南海海盆及南海南部的部分区域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海水化学特征,建立了对南海海水化学的基础性认识,并且以年尺度对南海氮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了分析;在同位素海洋化学方面,获得了同位素在南海北部和中南部水体中较为全面的分布特征,基于同位素示踪探讨了相关的海洋
本书通过开展咸水定位灌溉棉田安全性评价研究,探明咸水畦灌和沟灌下的水盐运移规律,得出灌溉水矿化度阈值。通过开展微咸水滴灌调控滨海重度盐碱地研究,提出滨海重度盐碱地农业水盐调控三阶段理论,初步建立滨海盐碱地咸水滴灌原土水盐调控农业利用技术体系。通过文献综述和室内试验,总结提出外源物缓解植物盐分胁迫的7个作用机制,并验证盐
本书共分为6章。第1章从极寒海洋环境与材料科学结合研究角度出发,总体介绍了极地船舶、极地平台、极地考察站、超低温特殊用途船舶等对低温材料服役性能的需求。第2~5章在课题组多年研究成果支持下,以海洋极寒环境服役钢铁材料为主体,介绍了船级规范的要求以及实际冰区环境对钢材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冰区摩擦磨损性能等的影响,以及极
《宇宙》是亚历山大·冯·洪堡具影响力的一部巨著,他在这著作中将那些被刻意分离的知识溶于一炉,所涵盖、集合的学科远超之前的任何一部作品。但《宇宙》与同样著名的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不同,它远远不止是事实与知识的简单罗列或集合,而更注重的是万物之间的关联,其广博程度令其他书籍望尘莫及。正如洪堡在《宇宙》“引言”中说写的:自然
暴胀宇宙学在过去20年发展历程中已经解决了宇宙的标准热大爆炸模型中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利用其原创的方法,本书解释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并且阐明了理论结果的来源.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处理均匀及各向同性的宇宙模型,而第二部分讨论初始不均匀性如何解释我们观测到的宇宙结构.本书为一些传统上高度依赖于数值计算的论题,例如原初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导航卫星辐射压,包括太阳辐射压(即太阳光压)、地球辐射压、卫星热辐射压和卫星天线电磁辐射压等建模现状、机理、方法,结合实测数据进行建模试验和结果分析,并针对太阳辐照度变化和考虑地球扁率与大气效应的地影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目前的精密定轨精度必须考虑它们的影响,形成了适用于导航卫星特别是我国北斗卫星精密
本书选择了既有重大理论和应用价值,又能反映我国优势的三大方面展开:①重新认识海洋碳泵;②水循环及其轨道驱动;③东亚-西太的海陆衔接。地球科学的传统理论往往带有地区偏向,本书力图从国际学术前沿和我国自然条件特色的交汇点出发,结合我国近年来涌现的原创性学术进展,找出学术上的突破口,从地球系统科学的高度,提出相关研究方向部署
本书重点介绍了矿物材料的基本概念、矿物学基础、晶体结构、表/界面特性、精深加工理论、表面改性及功能化原理、复合结构设计等共性科学基础。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矿物材料概述(概念、发展趋势);矿物学基础(成因、结构演变、物性等);矿物材料晶体结构(概念、典型硅酸盐结构、构效关系等);矿物材料表面与界面(几何特性、表/界面能、
矿物材料制备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也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之一。本书围绕先进矿物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矿物材料高效、高值、绿色、低成本制备技术;矿物材料工艺流程的简短化和智能化;矿物材料形态、粒度和性能的精准控制;矿物材料组构、加工、性能和用途一体化。全书共10章,主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