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底,上海美商与传教士等共建美国中华协会,这是旅华美侨首次有组织地联合。作为新亮相的晚清政局亲历者,该会对中国问题多有特殊的见解与判断。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拉美地区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项目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回顾、主要内容的梳理和特点与效果的分析,得出其经验与教训,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提供借鉴与启示。在具体内容上,本书主要以墨西哥的机会计划、巴西的家庭津贴计划和智利的团结计划为代表,综合比较和分析了不同计划在限定性条件设置、目标设定、对象选
二战结束后,移民问题在美国重新泛起。从杜鲁门政府至约翰逊政府,美国社会各界就接收外来移民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和博弈,最终导致美国移民政策发生重要转变,即选择移民的基本标准从以种族和民族属性为中心到以与美国公民和永久性居民的亲属关系为基础。二战后这场围绕移民问题展开的争论及其引发的政策变革,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拉长历史视野来看,当前美国政府经济政策意味着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里根经济学所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背离,以及对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至20世纪60年代约翰逊伟大社会纲领的回归。 其政策目标一是以劳工为中心,二是以中国为中心。其背后的政策根源在于美国国内的深刻分裂,包括经济不平等恶化、社会分化、政治极化,以
美国的建国一代“容忍”了奴隶制的存在,直到19世纪40年代,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没有想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奴隶制的消亡。但仅仅二十年后,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美国陷入内战,奴隶制随之被彻底摧毁。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和胜利,可谓是“美国历史上最奇特的政治和思想反转之一”。本书以废奴运动为中心,从三个层面探讨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兴
本刊集合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日本关西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6所大学汉学、国别研究、亚洲研究等专业在读博士生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本辑主要包括特稿和影像史、艺术史、中外互动史、语言接触史、留学史、翻译六个主题模块17篇文章。这些文章以博士生论坛的形式,由全体导师及特邀
本书是本刊的第五本。本刊集合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日本关西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6所大学汉学、国别研究、亚洲研究等专业在读博士生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6所高校的若干位博士生导师是各国相关领域的重要学科带头人,现阶段专注于各自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就相关问题保持着跨学科的
本书以重点与热点问题为纲、区域与国别发展为目,重点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非洲政治、经济、社会、民生、人文、安全、国际关系等方面出现的最新变化,以及非洲国家应对这些变化的举措和中非双方在新形势下的合作情况。报告涉及非洲安全局势、债务情况、大陆自贸区建设进程、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尼罗河流域水资源争议、西非统一货币进程等问题,
本书分别从制度、历史、文化、宗教、民族构成等宏观社会背景与人们的属性和资质、能力等微观特性角度来分析与阐释日本社会差异与不平等的产生机制,为我们整体勾勒出日本当今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完整图景。同时,本书内容翔实且具体,全面介绍了影响日本社会不平等的因素。此外,本书中对于不同的研究侧面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分析手法,包括理论分析、
本书主要阐述1952年七月革命以来埃及民生领域的发展状况,揭示埃及民生领域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总结埃及处理民生问题的利弊得失,旨在从民生层面探析埃及现代化进程,客观评析当代埃及发展历程,进而判断埃及政治与社会的未来发展动向。书中重点研究了穆巴拉克时期埃及民生各领域的政策、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