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在全球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上,以基础地质的本质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地质对比研究,探索全球微板块构造理论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认识全球微板块构造演化对能源、资源、灾害分布的制约。依据全球尺度的P波层析成像模型—MIT-P08模型,通过GMT软件为成图手段,突出全球微板块构造和典型构造系统的地质学术观点表达,形成清晰规范
本书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理论出发,结合自然资源的系统性、联系性、累积性,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各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变化动因机制和演化趋势,探索自然资源综合区划。实现从以单一资源要素为主的划分指标向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全要素整体性角度转变,从单种资源区划向自然资源综合区划转变,支撑全面掌控全国自然资源变化规
本书从流域尺度,构建湿地群系统“水文功能-结构”双重网络,研究了不同驱动因子作用下,湿地群网络系统演变过程,建立了节点-节点整体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识别关键调控湿地节点。在湿地生态系统尺度上,建立综合指数表征白鹤重要停歇地脆弱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在微观尺度,分析根际微生物驱动的白鹤食源质量相关物质流特征,揭示了东北地区湿地
《世界的和谐》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最辉煌的一部著作,出版于1619年。它不仅是宇宙结构和谐观的壮丽诗卷,也是近代科学史上第一个具有严谨逻辑的科学体系。 开普勒所处的时代,正是科学发生伟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科学正努力从古希腊和中世纪的一些科学偏见中挣脱出来;正是在这关键的变革时代,开普勒的发现为后来牛顿的伟大发现铺平了
近地小天体灾害预警防御与资源勘探利用是保障地球安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本书主要总结了本研究团队近十年的研究工作,包含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分析讨论以及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以作者的视角和研究方式构造了本书的体系构架。本书首先介绍了近地小天体防御与利用的相关基本概念,作为理解本书其他内容的基础;然后分
20世纪初,众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建成,只剩下了修修补补的工作。但随后诞生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让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深刻影响了人类对于时空的认知。 本书就以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为切入点,介绍了物理学的新发展。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20世纪近代物理的开端讲起,介绍了爱因斯坦的一生和狭义与广义
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你定会驻足仰望头顶那片辽阔无垠的星空,心中生出许多好奇来,并想花点工夫探究一番。然而,面对满天繁星,该从哪里入手呢?虽然今天我们不难找到指导观星的通俗读物,甚至还可以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但是往往发现难以产生持久的兴趣,常常不得其门而入,无功而返。 这本书也许能够满足你的愿望,引导你在一个秋夜将全
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是评价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湿地作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福祉都有重要意义。本书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以及湿地生态补偿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多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情况;确
海岸线资源评估与利用管控研究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本书详细介绍浙闽区域发展与空间发展战略,分析海岸线生态安全与开发利用问题,总结海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法,开展浙闽沿海岸线资源评价、沿海岸线资源开发功能分区与管控研究,并选取典型案例,对城市海岸线资源利用、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海岸线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等
深海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是当前深水沉积学理论研究的前缘热点与薄弱环节,揭示交互作用的过程响应与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一定的应用价值。本书共包括7章,其中第1~3章探究了深水陆缘上重力流(浊流)、底流(等深流)及其交互作用过程响应,揭示了交互作用有利的形成发育场所与典型沉积响应类型(深水单向迁移水道);第4章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