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海洋创新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国家海洋创新指数,客观分析了我国海洋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定量评估了国家和区域海洋创新能力,开展了区域海洋创新绩效格局演进与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政策演变分析。本书同时开展了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态势、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专题分析。
《南海沉积物类型图》(1:100万)共分8幅,是根据我国几十年来实施的多个海洋调査专项及其他调査研究项目获取的9090站沉积物实测数据,并结合收集的数据资料编制而成的首幅覆盖整个南海的沉积物类型图,反映了南海沉积物的分布格局和变化规律。本图说明书在详细阐述沉积物类型、粒度参数和沉积速率的基础上,揭示了南海现代沉积物分区
为全面反映气候变暖背景下海洋关键指标变化的科学事实,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海洋观测网和其他相关数据编制完成本书。本书内容分为三章,分别从全球海洋状况、中国海洋状况和影响中国海洋状况的主要因素三个方面给出海洋气候变化的**监测信息,可为国家和沿海各地方政府及决策部门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科普宣传基础信
本书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海洋创新评价理论联系实践进行的一次探索研究。本书作者总结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立足中国特色海洋创新的现实问题与长远发展,基于“摸清家底”的评价需求,以中国海洋创新理论为基础,从海洋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选择和系统应用等角度客观分析国家及区域海洋创新能力,并从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的关系
本书以实际监测和多方专家研讨为基础,系统记录了鄱阳湖水文、水质、土壤、湿地植物、水鸟栖息地、鱼类资源、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等信息。本书为鄱阳湖保护、监测与调控提供了技术规范,可为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对我国湿地监测与管理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书阐述了风沙边界层的气流特征以及沙粒对气流的影响,介绍了风的野外和风洞观测仪器及其原理,以及风湍流、风廓线的野外观测和风洞模拟方法;描述了沙粒起动假说、沙粒运动基本形式和风沙传输动力学过程,介绍了沙粒轨迹、碰撞起跳过程、输沙率、风沙流结构等测量方法和风沙流数值模拟方法;阐述了风蚀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原理,介绍了风蚀因子和
漓江流域作为典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相关管理机构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我们对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的分布现状、景观时空演化、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最后对喀斯特景观管理的方法进行总结,为探索典型脆弱区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模式
深渊,又称海斗深渊或超深渊,专指海洋中深度大于6000m的海沟和断裂带区域。受探测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目前对深渊区域的了解十分有限,它代表了海洋科学中最后的前沿领域之一。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深渊科学专业书籍,在介绍深渊基础知识的同时,阐述了深渊背景下奇特的地质、环境和生命现象,以及发生的过程及机制。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黄金基地,近年来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并且探明了千吨级超巨型金矿床,推动我国黄金储量跃居世界第二。本书基于胶东金矿深部找矿成果以及作者多年的勘查和研究实践,全面总结和深化提升了胶东金矿成矿系统认识和找矿技术方法成果。尤其展示了作者在胶东地区的**研究成果,包括:苏鲁造山带北缘洋岛型和洋中脊型非超高压基
本书概述了新疆与中亚地区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对两地区主要铀矿类型和成矿区带进行了划分,剖析了砂岩型、火山岩型、花岗岩型及其他类型铀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构建了不同类型的典型铀矿成矿模式,对新疆和中亚地区的铀成矿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砂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