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流域洪、枯水资源化机理与遥感应用模型研究》主要从流域结构与功能关系论述喀斯特流域水资源、枯水资源及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评价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枯水资源及洪水资源概念,水资源、枯水资源遥感信息识别,水资源、枯水资源及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洪水资源化机理、洪水资源利用等。
作为海洋科学与技术人才强省,山东省大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积极培育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本书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图谱,系统分析了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主题和创新主体,全面展示了国内外尤其是山东省在海洋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机构和人才分布,准确识别山东省在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特征和优势。
人工智能在效率和能耗上明显优于传统手段,得到海洋科学研究者的青睐,具有海洋科学特色、以海洋大数据为“燃料”驱动的海洋信息挖掘、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手段,已经在海洋科学众多研究领域取得成功。本书将从介绍人工智能海洋学的基础内容开始,系统全面地介绍海洋大数据、Python语言、人工智能基础等专业知识,并从海洋特征智能识别、海洋
本书内容涵盖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原理、模型、方法和应用,包括:海啸与海啸灾害的特征、全球地震海啸源分布、全球海啸灾害概况;潜在地震海啸源界定;地震活动性模型构建;地震海啸生成模式;海啸波传播控制方程;地震海啸数值模拟原理、模型、方法及应用案例;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原理、方法及应用案例。
太空天气(即空间天气)是空间科学的一个新兴领域,主要研究日地关系对社会和技术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空间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以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的形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辐射有可能损坏或摧毁卫星、导航、通信和配电系统,伤害或杀死宇航员。这本教科书介绍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并展示了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技术和社会。
本书在综合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评价分析了多种卫星遥感降水产品及其性能表现,并对其在干旱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7个不同地区水分亏缺/盈余量、极端降水指数的月变化规律和大气环流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滞后特征,揭示了不同分区干湿事件的大气环流驱动机制,建立了水分亏缺/盈余量、极端降水指数等与关键环流指数之间的
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地籍测量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并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编写而成。全书共11章,第1章至第4章分别介绍了地籍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第5章至第7章分别阐述了房产调查、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为适应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第8章至第10章突出介绍“3S”(GIS、GNSS、RS)
本书是作者团队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郑州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基础上撰写而成,主要反映作者团队围绕空间聚类分析和变化检测、空间关联规则挖掘、互联网专题信息挖掘、轨迹数据挖掘以及气象数据流挖掘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
本书以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apGIS10为基础,详细介绍MapGIS10的基本操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导论、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预处理、数据编辑与处理、地图数据可视化、制图成果输出、空间分析、栅格数据应用、三维景观建模与可视化、地图瓦片等。本书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按照业务处理流程的顺序编排内容,全书穿插了
本书针对城市化下水文特性变化所导致的洪涝灾害与水污染频发问题,采用多学科综合分析方法,探寻了高强度人类活动下水文过程演变规律,阐明了不同下垫面下“四水转化”规律以及河流水环境变化特征。同时,以我国高度城市化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为典型,综合考虑了城市区域陆-气交互作用,将中尺度陆-气耦合模型与城市冠层模块相叠加,探讨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