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众的广泛支持是国家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一路一带”倡议的提出就是要加强与东盟之间人文交流,构筑双方之间的心灵“高铁”,通过“民心相通”实现互联互通,所谓“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本书以人文交流为主线,以中国与东盟地区和国家为研究范围,把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问题放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
《凉州文化论稿》一书是作家兼学者的徐兆寿关于凉州的思考和考察。全书包含了作者的散文、随笔、论文和讲座的整理稿。在本书上篇,作者对凉州丰富而悠久的文化作了源流性的考察和现代意义的解读,中篇则是对凉州文化的文学性解读,下篇是作者立足于西北,并以世界性视野展望未来凉州的发展。作者从故乡凉州出发,围绕凉州一词对其起源、文化现状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清代是整理前代文献的一个高峰期,比较重要的历史典籍大多经过了清人的重新注释、校勘、刻印,重视朴学、昌言古道的风气也使中医药文献焕发新生。在官方的支持下,《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医宗金鉴》《四库全书·医家类》等书编成问世,影响很大,湖北、浙江等地官书局校勘出版了大量医书。得益于主持人柯逢时的权利经营,半官半私的武昌医馆汇
《陶庵梦忆》八卷,收文一百二十余篇,篇幅短隽有味,代表晚明小品的极致。张岱借鉴宋人《东京梦华录》《梦粱录》诸书,以回忆录的形式追述往昔繁华。书中所载多琐屑之事,涉及城市胜概、山川景物、风俗人情、文学艺术各个方面,人物多为市井众生和文艺界名流,如画师、琴师、工匠、花匠、艺伎、优伶、说书先生、杂技演员等,皆为之传神写照。全
《杜诗学通史》由张忠纲主编、多人撰写,分为《唐五代编》《宋代编》《辽金元明编》《清代编》《现当代编》《域外编》六册,系统梳理自唐迄今、涵盖中外、长达1300年的杜诗学发展历程,探讨杜甫对后世的影响、后世对杜甫的研究等重要问题。本书由赵睿才、刘冰莉、裴苏皖执笔,论述现当代百余年间中国杜诗学发展史,按时序和地域划分为四章:
《清诗话全编·道光期》为清代诗学文献汇编工程《清诗话全编》的第四批批成果,所收为道光朝除开断代、地域、诗法类诗话外的重要诗话品种,共计92种。编纂者访书历时四年有余,多所访求;点校者学有专攻,功力深厚。本书非但于绝大多数从未整理问世之清代诗话可提供力所能及之*善本,即便于少数已出版的诗话,亦尽量提供更好的版本。本书的出
全书共四十卷,收话本四十种。题材广泛,反映了城市市民生活的真实面貌,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和道德标准。此次出版,整理者收集了目前存世《喻世明言》的诸多版本,在汇集众本的基础上,以现存最接近原本且此前较少为人参据的日本藏尊经阁文库本为底本,会校众本,力求最大程度还原《喻世明言》一书的本来面貌。
本书为2019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共8章,第1章绪论,第2章甘肃省高校非遗研培项目,第3章高校美术课程资源融入非遗研培系统的途径,第4章高校与非遗的联动关系,第5章甘肃省高等教育融入非遗路径探索,第6章甘肃省非遗资源的活态保护,第7章甘肃省非遗文化资源的多维发展,第8章总结及展望。本书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