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讲述婴幼儿成长的低幼文学图画书,文图比例1:1.5。在大作家周锐成为爷爷的这一年,他用好奇的眼光注视着孙女非非的点滴成长。从第一声不依不饶的哭泣,到学本领、学规矩、学会狡猾地指挥大人帮她达成想法,再到和猫猫狗狗、小哥哥小姐姐的社交第一步……周锐老师用平凡中见神奇的幽默文字,记录了婴儿
小说在现代个体的形塑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文学又如何影响我们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认知?在《小说如何思考》中,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南希·阿姆斯特朗通过跨学科研究揭示了小说的发展史与现代个体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南希·阿姆斯特朗提出,小说的发展史与现代个体的形成史密切相关。小说塑造的主体形象展现出
2008年,梁鸿以出走者与归乡人的双重身份重返河南穰县梁庄,历时五个月的调查与走访,还原了梁庄近四十年的变迁史,记录下这片土地上真实的生活与深刻的困境:王家少年在情感荒漠中走向极端;昆生因再婚被逐出家园;梁庄小学荒废后沦为猪场;河流被挖沙机吞噬成吃人陷阱…… 十余年过去,中国乡村依旧在消失与
20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是沉静的。居住于此的女孩弗朗茜·诺兰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树。她的成长生活也如同这棵孤零零的树,困顿艰难,却灿烂蓬勃。弗朗茜在成长过程中饱经家庭的困苦、学校的歧视和社会的不公,但在家人的关爱和影响下,弗朗茜依旧对生活充满热情,酷爱阅读的她工作之余凭自学考上了大学,最终走出了贫民窟。这
本书刻画了一群1930年代至1940年代之间,从事艺术的青年走向战场前线,成为战争时期边区主要战地记者,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摄影力量的摄影家群像。书中描写了由漫画速写转向摄影的俞创硕、由木刻转向摄影的高帆、由电影转向摄影的徐肖冰、1943年战死的诗人与摄影家雷烨,以及战地摄影记者(也是《晋察
1938年,一支东北抗联小队在战斗中被打散,与主力部队及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排长老山东与汤德远、高云虎、万福庆、田小贵、花儿等几位亲密战友幸存下来,但不得不各自藏身避难。他们在战前立下誓言:无论何时何地,哪怕只剩下一人存活,也要找到部队,找到党组织,誓死坚持抗战,直至将日本侵略者彻底驱逐出中华大地。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和生死
这是一本游离于神奇梦境与赛博想象之间的幻想诗集,作者将自己梦境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一记录下来,建构了一个亦真亦幻的诗歌世界。 本书分为七个篇章,采用散文+诗歌的行文方式,融入了超现实和科幻的元素,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记录了自己在梦境中游历的诸多城市。作者将这些城市中的事物融于自我意识之中,试图从梦的残片中探索内心,寻找自
英国诗人、画家弗里达·休斯与丈夫及三只狗离开伦敦艺术圈,搬进威尔士中部一栋乡间大宅,翻新老屋,建设花园,打造一个固定的永远不用搬离的家,一个被植物、动物环绕,可以安心绘画和写作的家。与暴风雨中坠巢的一只小喜鹊的偶然相遇,不仅改变了家中动物构成,更重塑了她的生活轨迹。在婚姻紧张、经济不稳、慢性疲劳综合征和繁
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二日,在李斯佩克朵逝世近一年后,大洋彼岸的法国女作家埃莱娜西苏第一次读到了李斯佩克朵的小说。她很快成了这位与她血统、经历相仿的巴西女作家最忠实的欧洲读者之一。十年后,她出版了这本亦创作、亦评论的小书《李斯佩克朵时刻》,献给她始终崇敬、却永远不可能谋面的李斯佩克朵。
本书是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创作的经典科幻小说,初版于1898年。故事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为背景,讲述了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惊心动魄的经历。火星人乘坐圆柱形飞行器降临地球,凭借热光能武器和化学武器,迅速摧毁人类的抵抗,导致城镇被毁、交通瘫痪,人类陷入极度混乱。然而,正当火星人即将彻底征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