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水变化和水政治的视角,考察“亚洲水塔”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水资源供需变化对跨境水冲突与水合作等水事件的影响。研究发现,“亚洲水塔”流域陆地水储量整体减少,流域内国家总取水量波动增长,东南部用水量增加而西北部减少;流域跨境水冲突与水合作是自然和人文要素复合作用下的结果,两者均呈现出波动
本书从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因及其影响出发,为读者构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全面框架。随后,详细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任务、方法和技术标准,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书中特别强调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介绍了风险评估的流程、方法和模型,并探讨了其在防治中的应用。此外,本书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识别和
本书共十二章,大致由铀矿勘查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方法与手段、勘查工程系统与设计原理、铀矿勘查类型与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铀矿技术经济评价等知识模块组成。
本书基于大数据的降雨径流水文模型与预报,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采用大数据进行下垫面特征与流域相似性分析、水文要素遥感技术分析以及蓄超组合分析。第二部分是大数据支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介绍网格新安江模型在湿润地区研究与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强人类活动地区与在半干旱地区应用研究、陆气双向耦合的网格新安江模型、考虑真实河道的
本书主要介绍了杭州市70余年的生态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事实,包括气候变化监测、城市气候效应和生态气候资源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杭州当前面临的城市气候环境问题,如热岛强度逐年递增、城区内涝风险增大、城市通风环境亟待改善等。本书汇总了杭州市气象局生态气候创新团队研究成果,将杭州城市气候规划基础研究拓展、深化至气候变化、城市内涝
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重点描述和分析2002年重大气象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及其成因;第2章按灾种分析年内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局地强对流、沙尘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雾、雷电、高温热浪、酸雨、农业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等发生的特点、重大事例,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第3、4章分别从月和省
本专著是郑州大学牵头承担、获得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洪涝灾害预报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考虑城市洪涝过程涉及数据多、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广泛,且类型、格式多样等特点,作者基于不同应用场景,提出了四项大数据技术,分别是基于本体模型的城市洪涝大数据整合管理技术、公众媒体中城市洪涝
近年来,随着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地质灾害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在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为确保相关工程能够全面开展,需要高度重视工程治理技术,结合具体的地灾治理工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整个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本书主要从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
本书为“中小学气象知识”丛书中的一本,主要讲述霜、凇、露3种天气现象相关知识。本书针对中小学生设计,由一线气象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专家攥稿,邀请院士作序,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趣味通俗、系统权威地介绍了霜、凇、露3种天气现象的气象基础知识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当中引入了神话故事、科学故事、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社会热点话题
人们常说“山高水长”,这是因为我们敢去丈量江河之远,却无法想象海有多深。即使今天的人类科技高度发达,我们依然无法完全了解水下的世界究竟谁主沉浮。但我们相信,那是一个温情与凶残共存、未知伴随已知的深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