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站海洋水文气候志·南海分册》丛书依据完整详实的海洋站观测数据,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总结了南海沿海18个海洋站潮汐、海浪、海水表层温度、海水表层盐度、气温、气压等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给出了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和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沿海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南海沿海各水文气象要素的
本年鉴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自然资源领域主要统计数据,以及全国2020-2022年自然资源领域主要统计数据。资料内容包括自然资源概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情况、地质海洋灾害生态修复情况、测绘与地理信息、自然资源依法行政情况、自然资源科技人才情况共七部分。
本书系统性总结浙江江山实习基地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矿产资源与水资源等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概况及已有的地质调查基础;地层、构造、岩浆岩与变质岩等区域地质特征;含水岩组,隔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等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结合实习要求,针对性地介绍野外踏勘、地质
本书基于对华北克拉通之上的叠合型盆地和大兴安岭根河地区的晚古生代残余盆地出露的基性火山岩的认识,结合相应盆地的构造演化研究成果,从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入手,对相应地区岩浆岩演化规律进行总结,同时从盆地内发育地层的地层学、沉积学等视角,开展对我国东部地区岩石圈减薄和破坏过程及大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机
作为“领略??气象智库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气象发展报告》旨在通过密切跟踪全球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气象发展前沿动态,系统分析全球气象年度发展热点重点与发展趋势,力求成为呈现全球气象发展轨迹的重要窗口和展示相关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本书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组织编研,全书分为综述篇、国际组织篇、国别篇、专题篇,主
本书是在多年教学积淀基础之上,吸收国内外经典教材和最新研究成果编写的一部教材,已使用多年。介绍了大气科学的概貌和基础理论,共分九章,包括大气概述,地面和大气中的辐射过程,大气动力学基础,大气辐射学基础,大气热力学基础,云物理学基础,大气中的光、电、声现象,中高层大气基础,大气化学,天气与气候。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
本书主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起源过程,认为国家时间系统的制定和管理与政治活动紧密相关。二十四节气产生的萌芽期不晚于战国,但其定型和普及是与秦汉以降的政治大一统密切相关的。四时中气是形成二十四节气的中绳,并围绕太阳视运动规律展开的。四时十二月令与二十四节气配伍方式获得了极大的推广,长期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宣告了四时五行令
本书主要运用文献学的方法,首次立足古代数术角度对《五星占》所测天象占辞进行文本研究,从帛书拼缀、字词释读、占辞分段等方面对《五星占》文义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将语言文字和天文历算知识、出土帛书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对其中复原情况较好占辞的数术涵义进行全面的阐释。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天文方面的极高成就,对了解我国先秦至汉初的
本书分上下篇两篇,上篇为断裂活动性主要分研究区地质概况、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鉴定、地震活动性研究、活动断裂的工程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下篇为区域水文地质与水热活动研究,分区域地下热水发育的地质背景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热水发育和分部特征、热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拉林段地下热水成因研究、拉林段红外遥感解译、地热对
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时期发育两期碳酸岩型稀土成矿作用,分别以川西冕宁-德昌稀土矿带北部的里庄矿床和南部的大陆槽矿床为实例,为研究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成因机制提供了理想对象。本书通过对里庄和大陆槽矿床的典型稀土成矿作用进行对比研究,构建了碳酸岩型稀土成矿模式,并提出了在碳酸岩相关地质环境中找寻稀土资源的详细指标,为碳酸岩型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