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陕西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成果之一。本书在全面收集陕西省2018—2022年综合防治体系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地貌单元(陕北、关中、陕南),遴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40多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展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投资概况、实施方案、治理后取得的社会效益。本书的出版将为全省
本书共分六部分。包含第一部分地震资料解释基本方法。主要介绍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岩性解释理论方法、常用软件操作和注意事项。其余五部分分别为,地震资料层位断层解释课程设计、地震资料构造成图课程设计、地震资料地震相解释课程设计、地震资料属性分析课程设计、地震资料反演课程设计,各部分课程设计内容包含课程设计大纲、任务书、指导书。
本书首先介绍超深层地球物理勘探基础与应用研究,成功研发高温高压原位测量实验设备及平台,进行超深层重磁电震物性参数分析和超深层重磁电的模型正演研究,为超深层地球物理勘探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超深层重磁电弱信息高精度采集处理技术、大吨位低频可控震源广角地震采集技术、重磁电震约束与联合反演技术、复杂超深
本书以滇池流域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生态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选取1988年、1998年、2008年、2018年四个时相,以遥感影像、中国气象数据网站点数据、DEM数据等相关资料为基础,利用ENVI、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对滇池周边湿地1988-2008年近30年景观格局多样性的规律进行定性和定
《山洪来了,如何防范与应对》在“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旨在为山洪易发区的干部群众提供一套系统的山洪灾害应急防范应对知识,以期提高基层防范应对山洪灾害的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发挥作用。本书不仅涵盖了山洪的成
本书从水变化和水政治的视角,考察“亚洲水塔”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水资源供需变化对跨境水冲突与水合作等水事件的影响。研究发现,“亚洲水塔”流域陆地水储量整体减少,流域内国家总取水量波动增长,东南部用水量增加而西北部减少;流域跨境水冲突与水合作是自然和人文要素复合作用下的结果,两者均呈现出波动
本书从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因及其影响出发,为读者构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全面框架。随后,详细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任务、方法和技术标准,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书中特别强调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介绍了风险评估的流程、方法和模型,并探讨了其在防治中的应用。此外,本书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识别和
本书共十二章,大致由铀矿勘查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方法与手段、勘查工程系统与设计原理、铀矿勘查类型与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铀矿技术经济评价等知识模块组成。
本书基于大数据的降雨径流水文模型与预报,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采用大数据进行下垫面特征与流域相似性分析、水文要素遥感技术分析以及蓄超组合分析。第二部分是大数据支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介绍网格新安江模型在湿润地区研究与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强人类活动地区与在半干旱地区应用研究、陆气双向耦合的网格新安江模型、考虑真实河道的
本书主要介绍了杭州市70余年的生态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事实,包括气候变化监测、城市气候效应和生态气候资源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杭州当前面临的城市气候环境问题,如热岛强度逐年递增、城区内涝风险增大、城市通风环境亟待改善等。本书汇总了杭州市气象局生态气候创新团队研究成果,将杭州城市气候规划基础研究拓展、深化至气候变化、城市内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