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球是实现遥感数据与应用的核心基础功能之一,可实现多源遥感数据的存储管理、可视化显示与深度应用,是遥感平台与遥感应用之间的重要技术桥梁。本书系统阐述数字地球的体系架构、典型应用和关键技术。首先对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然后介绍数字地球功能组成及“数字地球+”应用技术架构,并结合智慧城市、综合应急管
武当—桐柏—大别造山带既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扬子和华北两大板块之间的分划(构造)带。本书以“板块理论”为指导,以1∶2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总体认识与资料为基础,参考1∶20万、1∶5万及相关科研成果等资料,首次从全新的角度解读和探讨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基本地质构造过程,提出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大地构造格局及
本书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陆表能量与水分交换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作用的卫星观测与模拟研究”为基础,以解决“如何提高对全球和区域陆表能量和水分交换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的观测、机理认识、模拟和预估能力及其对全球变化作用的认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本书首先介绍了陆表能量和水分交换过程的五大主要关键状态变量
本书是《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方法指南丛书》的总论,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梳理了特殊地质地貌区的概念、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工作背景、地质填图特点,以及我国晚新生代重大构造-沉积-古环境与古气候记录;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第四系覆盖区、高山峡谷区、岩溶区区域地质调查(1∶50000)技术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
本书是对贵州省重大地质灾害经验教训、监测预警和防治成果的总结。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概括介绍贵州省自然和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以及贵州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第二篇为贵州省重大地质灾害事件,包括六个滑坡案例、三个崩塌案例和一个泥石流案例,重点阐明重大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成因背景、造成危害,总结重大地质灾害的经
本书以作者团队五年多文献整理与野外考察为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古城、水系和交通三个方面对中国北方主要沙漠地区的历史演变与环境变迁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了我国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路径,是近年来最系统、全面的中国北方沙漠地区历史地理研究成果。
本书针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复杂下垫面特征及生态水文过程,重点开展气候变化-径流演变互馈机理研究、流域下垫面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气候变化驱动下的径流响应与水文过程演变机理研究,阐明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时空演变特征,辨识下垫面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分析植被动态演变机理和径流对下垫面及气象要素的响应,建立流域分布式生态水文模
气象因素或气候变化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全书整理了100个气候变化健康知识点,采用问答形式并配有精美有趣的手画插图,从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变化、气候与健康的关系及应对气候变化三个部分进行科普,全书语言简洁,图文并茂,力图使枯燥的名词和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希望本书能够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关系认知,提高适应能力
关联是多源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重要工具,也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表达内容和表达方法;介绍了地理语义,探讨了基于文本语义、图形图像语义和地理属性语义关系的关联方法;从邻近相关理论角度阐述了地理空间邻近关系、空间顺序关系和空间拓扑关系的关联方法;从相似相关理论角度研究了地理相似关联方法;基于统计理
第四纪冰冻圈科学是冰冻圈系列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讲述了第四纪冰冻圈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意义、发展历程、第四纪冰冻圈地貌过程和第四纪冰冻圈研究方法,阐述了第四纪冰冻圈的**研究成果,包括第四纪轨道尺度的冰冻圈演化、晚更新世以来亚轨道尺度冰冻圈变化、第四纪岩石圈运动与冰冻圈,以及第四纪生物和人类演化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