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单行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是继苏联、美国与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
文件单行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俗称太空农场)是未来开展月球和火星**驻留与开发所必需的生命保障系统,其主要通过粮食、蔬菜等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并辅以空间站相关技术,快速、高效、持续地为航天员提供食物、氧气和水等生存必需品,是未来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技术。本书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意义、发展历史与现状
本书以中国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空间站建设为亮点工作开始娓娓道来,各章节涉及中国航天的方方面面,包括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等各个领域,具体而言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和空间站、月球和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返回式卫星、实践系列卫星、对地观测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空间科学卫星和技术验证卫星等。作者长期关注世界主要航天大
本书主要针对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自适应控制问题,系统深入开展了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及特性分析研究、跟踪控制方法研究、不确定控制方法研究、输入饱和控制方法研究,以及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控制方法研究,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本书是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发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国科协对技术创新的要求,牵头组织航天领域各单位和专家学者,对近3年来的30项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所进行的解读编研。该书将向读者集中呈现三年来所发布宇航领域科学问题、技术难题和工程问题的具体解读,努力打造科学问题和原创技术的策源地,扩大社会影响力,
本书主要讲述航空航天工程中薄壁结构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薄壁结构稳定性概述,稳定性判定准则与计算方法,薄板的弹性稳定性问题,结构分析的有限单元法,基于有限单元法的结构稳定性分析。
《航空航天个体防护装备工效学实验研究》针对航空航天恶劣环境下个体防护装备的工效学问题,以飞行员飞行操作和航天员出舱作业时的生物传热和生物力学实验为主要研究内容,系统地介绍如何根据航空航天的实际作业环境,开展飞行员服装和头盔,航天员航天服和手套等个体防护装备的工效评价实验,为用于特殊环境的个体防护装备工效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本书以科普形式介绍航天装备的基本概念、起源及发展历程,各航天强国有代表性的运载火箭,讲述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天飞机、军事卫星和空间站等经典故事,并对航天装备的武器化和太空军事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本书适合广大青少年、航天爱好者,以及关心航天事业的读者阅读和收藏。
本书从航天器有效载荷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有关研究成果,并结合作者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经验积累,详细分析了航天器有效载荷的工作环境及其效应,归纳了有效载荷系统研制的一般规律和做法,系统阐述了遥感、通信、导航、科学与对抗五类有效载荷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