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分析了文化市场的交易对象(产品和服务)、交易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交易中介(各种专业化机构)以及交易环境四个基本环节,探讨了文化市场与一般市场相区别的特殊属性,希望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个文化市场的分析框架,并用这个分析框架来解答目前我国文化市场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文化市场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收集2013年厦门市开展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工作的有关资料(亦收录部分2014年工作资料),以动态分析、现状评估、发展预测、政策建议为主线,勾画出2013年厦门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轮廓。《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分为七个部分,即“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文化科技
津门内外,一英一汉,一洋一中,所谓天津文化,借天津话来说,倍儿津津有味。《天津城市民间文化之韵(汉英对照)》之所以被业内认为是一本与传统视角和惯常呈现有别的书,理由无外乎三点:一是作者对天津传统文化的深透理解和在现代视角下对天津历史的考察;二是作者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敏感;三是作者跨越东西方的文化理念和扎实的英语功底。
《长江流域区域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第二届巴蜀·湖湘文化论坛论文集)》共分“巴蜀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的互动研究”三辑,比较集中地展示近年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少量论文延伸到长江流域区域文化的研究。
随着《大数据时代》①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大数据”瞬时成为社会热点话题,2013年也被称作“大数据元年”。 随意打开一家网站的读书频道,输入“大数据”一词,相关书籍已经数不胜数。国内各大出版社使出浑身解数,挤着登上“大数据”的这趟潮流列车。但是翻看这些图书目录,大部分内容都聚集在大数据的技术本身,以及大数据在商业中的应用
本书系统收录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文化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主要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内容共分为七个部分:综合,图书馆业,群众文化业,艺术业,文化市场,文物业,教育、科技、动漫及其他。
本书的论文选自提交“晚清西学译介”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从前近代中国的“格致学”到近代;中国的“科学”;19世纪中国新学领域的社会活动学;日语和汉语中“政治经济学”术语的形成和发展等。
本选题以文化产业经济的基点与内涵为起点,在对文化与文化产品重新审视的基础上,指出文化在总体性上是一个社会的规范性框架或制度环境,表现为一种共享系统的存在和功能,进而分析了文化产品商品化的社会基础,并且阐释了该研究领域的重心与范围。在文化产品的性质分析中,论述了文化产品的精神性本质、转换的条件以及文化产品中商业性与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