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地处扬子地台和秦岭地槽两大构造单元的结合处,地质遗迹资源非常丰富,是中国大陆地质中既具丰富内涵,又具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地区。本书从大巴山地区地质概况出发,对该地区地质实习的剖面考察要点、野外工作基本技能、室内图件的绘制方法、实习报告的编写、野外工作安全技能作了详细的介绍。本书在对实习点地质现象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从理
西藏多高山峡谷,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可供规模开发与建设的土地基本集中于河谷地区,其中的阶地和冲积扇的利用程度已经很高,山地因坡度过高而难以利用,现阶段洪积扇的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成为西藏珍贵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较大利用潜力。但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洪积扇面临着地质灾害频发而毁坏严重、农牧业生产
本书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潮坪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的总结与升华。本书介绍了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囗坡组超深薄互层潮坪相白云岩气藏的勘探发现历程,以潮坪相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构造、沉积特征研究为基础,以烃源评价、成储机理与气藏特征的系统解剖为主线,总结了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潮坪相白云岩气藏的形成条件与天然气富集规律,指出了潮坪
本书系中山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2017年起“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金沙江一哀牢山一马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科学考察的综述性专著,亦系青藏高原东南缘晚古生一早中生代特提斯大地构造演化研究之成果,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及东南亚地区的一线地学科研人员共同编著完成。全书共5章,包括了东古特提斯科考的背景、研究概况和研
本书梳理了浙江省“陆海区域协调思想”的形成、发展、升华过程,理清了浙江省陆海区域协调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创新性;从我省“两个先行”的战略要求出发,加强对“陆海区域协调”的学理分析,提炼“八八战略中有关陆海区域协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讲好浙江陆海区域协调改革发展的故事,选择代表性案例,以期鲜活呈现浙江省
本书分析解读与气象学、气候学相关的名词佳句,让读者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感受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如坐深甑遭炊蒸”;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峙桃花始盛开”中领悟温度垂直递减率的意义;在“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中感受空中风强而多变的性质。诗词与气象的跨学科融会贯通有助于把一些与气象学、气候学相
本书上限1877年,下限2022年,记述三峡水文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内容包括:机构与沿革、综合站网建设、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水文泥沙情报预报、水质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等。
本书围绕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主要讲述大气气溶胶、云降水的形成机理,人工影响云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催化剂和催化手段,播云后的效果检验,人工影响雾、雪、雨,人工抑制冰雹、闪电、腿风等天气灾害,以及人工影响天气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内容。
本书介绍了暴雨雨型设计的方法及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暴雨强度公式及其设计雨型的取样方法问题;二是不同重现期的设计雨量问题;三是暴雨设计雨型方法问题;四是设计雨型的选取的问题;五设计雨型检验和适用性问题;六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优化问题。
本书系统介绍了大香格里拉地区气候变化基本特征及旅游气候舒适度和宜居性,主要内容包括8章,第1章介绍了该地区自然和人文背景,第2章介绍了主要采用的研究数据和研究方法,第3至6章介绍了构成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TCI)的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1961-2019年时空变化特征,第7、8章介绍了该地区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