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矿产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利用,近地表资源消耗殆尽,拓展深部资源已经成为保障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勘探技术创新是拓展深部勘探空间、发现深部资源的先决条件。长期以来,我国的勘探技术和仪器装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勘探技术无论在方法
本书综合展示近年来漠河盆地的油气地质研究成果。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系统论述漠河盆地的地层、区域构造、沉积相、烃源岩、储层、成矿条件等基本特征,较为系统地分析油气前景及有利勘探区。
蛇夫座热线
本书对作为生活饮用水可靠水源的地下淡水资源多年区域评价和编图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重点关注地下水的天然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和预测资源量及其在俄罗斯各地区的实际利用前景和定量评价方法,初步预测了在21世纪各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地下水补给变化情况。俄罗斯多年冻土覆盖面积约占全境的2/3,本书重点关注多年冻土发育条件下地下径流和
本书收集了我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等学科领域知名学者2020—2021年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上刊登的“学科发展十年进展”系列论文,共33篇。全书较全面、系统地综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2011—2020年)我国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技术、模拟领域(如微束微区原位分析、高温高
致密油、页岩油是典型非常规石油资源。中国陆相致密油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类型多,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陆相致密油(页岩油)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编号:2014CB239000)在陆相湖盆细粒沉积模式与有机质富集机理、致密油储层形成机理与微米孔隙-纳米喉道评价方
地热单井取热主要聚焦于“取热不取水”的地热开采新方法。本书系统介绍了地热单井取热系列方法的取热原理、参数影响规律、现场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成果。全书共7章,分别介绍地热单井取热方法、单井井下换热器参数优化与结构设计、单井同轴套管闭式循环取热机理与参数、单井同轴套管开式循环取热机理与参数、多分支井自循环地热系统
本书系统地阐述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和沉积岩岩石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进展等。本书在重基础、重实用的前提下,融入新成果,合理安排各章节的内容,既包含了作者多年来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也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有记录天象的传统,流传至今的天象记录数量巨大、门类齐全、持续时间长久,为世界独有。这些记录对于中国历史、科技史,甚至现代科学的研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BR》明代是中国传统天文学的最后一站,距今较近,因而留存的相关信息特别丰富,最能显示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面貌。这些记录以《明实录》为主体,补充以《崇祯历书》及各
本书论述了煤中稀土元素的丰度、富集成因、富集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煤中稀土元素(Ce、Eu、Y、La和Gd)异常的原因与判识方法,以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煤、碱性火山灰层及华北聚煤盆地(特别是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晚古生代煤和煤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火山灰、热液流体和地下水对稀土元素富集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稀土元素的富集成因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