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精选若干名家文章,从“文明起源”“文明特性”“文明互鉴”“文明发展”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历史发展及其建设路径,兼具思想性、实践性和可读
本书将展馆内所有版块内容和图片汇编在一起,面向大众普及发放,便于广大群众了解容城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书稿介绍了京津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重点展示了容城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为读者了解容城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本书以西南地区贡山等地的田野考察为起点,通过对乡村中小学在校学生及毕业生的观察与访谈了解其生存现状,探索其生存现状与文化生态的内在关联,挖掘文化生态对于乡村学生发展的规定性,定义文化生态视角下乡村学生发展的基本内涵。继而,结合田野考察与文献资料分析,建立文化生态视角下西南地区乡村学生发展的教育机理,沟通“理论可能性”与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联手贵州民族大学共同打造的重要学术品牌。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组织来自全省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党委、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具有学术性和权威性。本书立足于贵州省文化产业相关部门资料,参考了各主流媒体刊发文章,关注贵州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中的重大举措,全面反
《海派》由近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大家陈子善教授、图像文献与城市文化史研究大家张伟研究馆员主编,为首部以“海派”命名的雅俗共赏的海派文化专题读物。主要内容涵盖:1)名家“日记与书信”,通过名人的信札或明信片,真实再现当时社会背景与作者境况,可读性及文献价值极大。2)“名家”话题或口述实录,再现早期的往事以及专题轶事等。3)专
《中国文旅大数据发展报告》通过对我国文旅大数据行业发展、应用领域、体系构建、发展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用数据解读我国文旅大数据的发展情况。报告内容包括:文旅大数据与5G、VR、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技术融合发展情况,各省市大数据管理局的设立与职责,新基建背景下大数据安全体系建设,文旅大数据背景下全域旅游规划新思路,大数据在
本书为河南蓝皮书系列之一,由河南省社科院组织编写,本书主要介绍河南省文化产业2023年发展情况。2023年,河南省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建设为引领,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文旅文创融合不断涌现新业态,洛阳秉持“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
书稿共收录16篇论文,分爲三大板块:一、金文与殷商史,主要研究金文中的用字、体例与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二、青铜器及相关考古学研究,涉及青铜器铸造技术、铜器群的形成等问题;三、学术史及海外青铜器研究。该书涉及青铜器与金文研究的方方面面,既有针对传统热点的深入解读,也有针对新材料而进行的新研究,可以让读者了解到青铜器与古文字
吴嘉纪(1618—1684)是明末清初遗民诗人,其诗幽澹似陶潜,沉痛似杜甫,孤峭严冷似孟郊、贾岛,清人卓尔堪称其为“海内大家”。本书以清道光间泰州夏氏刻本为底本,会校诸本,并据周亮工赖古堂刻《陋轩诗》等增补九十二首,逐篇校勘、笺释,尽量考订写作年月。书末附录《吴嘉纪手札序赞辑佚》《陋轩诗序跋题记》《吴嘉纪事迹辑存》《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