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以王昌龄朋友、《芙蓉楼送辛渐》中辛渐的口吻,讲述王昌龄的边塞故事、生平经历和诗歌成就。王昌龄性情昂扬不羁,渴望去边塞建功立业,他的边塞诗书写也让他得以恒久被人们记住,成为大唐诗歌璀璨天空中一颗耀眼的星星。作品在讲述王昌龄边塞生涯时,把他的代表诗作巧妙地化用其中。文末附有王昌龄经典诗作赏读,帮助小读者更好地理解王昌龄
本书是一本描绘山居生活的漫画散文集,共分“生活在细微处”“养羊记”“山野凤物”“食在山野”“我的邻居们”五个部分,收录了《荒菜园》《小羊琉璃》《中药材》《天麻炖鸡》《白果仙》等散文作品。
本书是本关于世界文学发展与文学研究专辑。《世界文学评论》着重关注世界文学发展与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重视对全世界文学大奖获得者作品的研究,重视对英美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作家与作品的研究,自2014年第1辑出版后,截至目前该书已出版了18辑,本书为第19辑。全书内容包括中外作家与学者访谈、中国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文学地
李黼平(1770-1832),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告假南归,曾主讲广州粤华书院、东莞宝安书院。平生志行诚朴,治学严谨、著作甚丰。所著《毛诗䌷义》24卷,是其主讲学海堂时为诸生讲习《诗经》的讲义。主要内容是辨析《毛诗》汲古阁刻本中《正义》引用毛传、郑笺以及《经典释文》时大量存在的混淆脱误,目的是明
陈启源,字长发,江苏吴江人。康熙时诸生,平生只酷爱读书。晚年研精经学,尤深于《诗》,著《毛诗稽古编》三十卷,又有《尚书辨略》二卷、《读书偶笔》二卷、《存耕堂稿》四卷传于世。。《毛诗稽古编》属稿于康熙十三年(1674),完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主张参伍众说寻流溯源,推求古经本旨以挽其弊,多引唐及唐前文献,字书优先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揅经老人、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清朝中期官员、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乾嘉学派晚期代表人物。生平著述丰富,撰有《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毛诗注疏校勘记》由阮元主持纂修,顾广圻初校,段玉裁覆校。该书以南宋十行本七十卷为底本,参校唐石经本二十卷、南宋石经
本书收录清人毛奇龄的两种唐诗选本《唐人试帖》和《唐七律选》。《唐人试帖》四卷,有毛氏及门人王锡和田易之注释、题解、圈点、评说。其评说突出明辨体制,强调试律诗与其他诗歌体裁之区别;首开以八比论诗;从审题法、句法、押韵法、调度法几个方面提出了试帖诗创作方法理论。被认为是试律诗学的发轫之作,在当时为人所重,并为清代试律诗学理
《诗本音》十卷,是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音学五书》之一,他在书中推翻宋人的叶韵说,以《诗》三百篇所用之韵,互相考证,并征引他书,探究古今语音之不同。这种实践性的音韵理论和精密的考证方法,对后来《诗经》的音韵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整理,以观稼楼仿刻本对校。《诗说》三卷,清代经学家惠周惕撰。该书对毛公《诗传》、郑玄《毛诗
《河岳英灵集》是唐代殷璠编选的专收盛唐诗的唐诗选本。书中自序说: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本书选录了从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载24位诗人的作品,书的序、论简述了诗歌发展历程,正文中对所选诗人均作了评论。本书论诗标举风骨兴象,提出了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既闲新声、复晓古体,
《乐府学》为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会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专门刊发有关乐府学的研究文章,本书为第29辑。本书共16篇文章,分为六大部分。“文学研究”部分的3篇文章分别针对汉唐乐府的发展历程、地位、翻唱与改编展开研究。“礼乐考察”部分有3篇文章,对《汉书·艺文志》所反映的班固的礼乐观、《大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