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海洋资源空间》里,站在陆海整体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海洋地理资源空间、海洋物质资源空间、海洋能资源空间、海洋文化资源空间和海洋资源空间拓展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海洋资源空间。摆脱了过往研究割裂资源与空间、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联系的缺陷,书中将上述两组对象放置一起,对中国海洋资源空间的现状、海洋资源空间开发利用
本书深入研究了明代海洋事业中的若干问题,涉及造船与航海技术、海洋运输和由此带来的边疆发展等内容。上篇主要以古代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为研究对象,关注因海上丝绸之路出现的而技术交流和文化传播现象。下篇主要研究明代北方海洋运输的细节,以及因此产生的边疆管理和经济发展等问题。全书立足全球交流的宏大视角和区域差异的细
本年鉴主要整编2015年西南上生成的低涡、切变线的位置、路径等基本资料。《西南低涡年鉴(2017)》根据对2015年西南低涡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西南低涡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计算得出该年西南低涡影响降水的各次西南低涡过程的总降水量图、总降水日数图。《西南低
本文重点研究了高效天然气藏形成机理、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等问题。提出了高效气源灶、优质储层保持机理与源储剩余压力差等重要概念,并总结提出了高效天然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评价了我国高丰度天然气资源总量及分布。
本书在借鉴已有的地质灾害科普图书基础上,采用了人量的插图及典型照片,介绍了地质灾害的定义、分类、危害和人巴山区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防灾减灾需求,逐一介绍了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典型地质灾害的定义、形成条件、潜存识别、危险预兆、避让、逃生等,并采用情景模拟的对话形式,以少儿卡通形象熊猫增加趣味性,使广大中小学生和受地质火害威胁
本书介绍了用于大气探测的高质量仪器的基本科学原理。讨论了在实际大气环境监测中使用的各类传感器,特别是用于地表的探测系统中的传感器。还介绍了使用气球探空提供丰富的大气数据。为了详细阐述所使用的探测技术,包括典型和特殊情况下许多大气探测实际的例子,讨论电子信号处理,数据采集和精确测量所需的数据处理原理。可将大气探测的悠久历
美国页岩油气的成功开采颠覆了油气储层需要满足必要的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基本认知,学术界和工业界经过研究和实践获得油气储层是可以改造的这一共识。油气储层改造利用水力压裂使得储层岩石破裂,改变了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从而使吸附和溶解在纳米级空隙中的油气被开采出来。类似于地球深部的断裂引发天然地震,储层岩石的破裂会引发微小的地震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作者近几年在星载和地基雷达变形监测方面的研究成果,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近几十年空间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本书结合星载和地基雷达遥测技术,研究星、地雷达干涉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大型工程变形监测,对提高工程灾害监测和预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冰冻圈流域,冰川、冻土、积雪等不同水文要素的水文过程、作用的时空尺度、各自的水文作用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目前多数冰冻圈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均处于独立、分散状态。但是冰冻圈要素间是相互影响,并综合影响区域水文过程。在全球变化大背景下,冰冻圈各要素均发生显著变化,并直接影响各区域流域水文过程。为此,为满足西部地区流域水文
湿地具有重要的调节气候、调蓄水文等环境功能。湿地作为吉林省西部的重要生态功能单元,其发展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全书共分8章,重点分析了吉林省西部19852010年湿地动态变化过程,指出了湿地格局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湿地变化对区域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建立了气候变化与湿地变化之间的数学模型,揭示出湿地面积和格局变化